化工工業。1915年,在抵製美日貨物收回利權的反帝愛國鬥爭中,陳經佘集資二萬四千兩白銀,於漢口投資創辦了“漢昌燭皂廠無限公司”(有關漢昌燭皂廠的資料,參閱《漢昌化工廠的發展與改造》,1957年油印本;《愛國實業家陳經佘》,載《武漢文史資料》1988年第3期。)。建有老式五開間廠房四進,職工四十多人。購置煮皂鍋、镔鐵冷桶、曬皂架、腳踩手捶木模打印機、銅模腳踩打印機、拉條機及其他若幹設備,生產七星牌、軍人牌、祿字牌肥皂,生產周期一般需要7~9天。頭幾年年產量約二萬箱左右,因質量欠佳,國內外同行競爭激烈,獲利甚微,僅能維持。後不斷提高質量,改進裝潢,省內在沙市、宜昌、黃石、襄樊,省外在長沙、南昌、九江、駐馬店、信陽等地開拓了銷路,於是漢昌所生產之七星、金錢、嬰孩肥皂,很快在省內外獲得了信譽。1920年生產肥皂七萬箱,年盈利三四萬兩。1930年資金增至10萬兩,到1935年猛增至30萬兩,為其擴大生產更新設備創造了條件。1936年下半年進行工廠擴建工程,1937年向上海購買整套生產肥皂的機器設備,同時向德商“謙信洋行”訂購一套甘油機,運回武漢安裝,8月正式投入生產。由於技術原因和日寇逼近武漢,1938年機器生產暫停。9月,日寇占領武漢前夕,“漢昌”的手工生產設備及部分職工搬遷入川。1938年8月於重慶開業,日產肥皂百餘箱。1940年8月,工廠遭日機轟炸後遣散職工歇業。遷渝前所存放在漢口廠房內及租界裏的所有設備也全部喪失殆盡。抗戰勝利後,漢昌於1946年7月在武漢複業,其流動、固定資產僅相當於1935年的三分之一,隻好先以手工恢複生產,日產肥皂110多箱。11月,陳經佘將抗戰時期購買的上海無敵肥皂廠的機器設備運回武漢安裝,1947年4月正式投入生產,日產七星、金錢皂300餘箱。但隨著內戰深入,市場蕭條,勉強維持直到解放。
1921年,天津回民馬澤民在張家口建廠,購置設備試製肥皂,產品行銷包頭、北平等地。1923年,馬又親至包頭投資設廠,所生產清真肥皂迅速占領北平、蘭州乃至整個西北市場,深受各族人民特別是穆斯林群眾的歡迎。日寇侵占綏遠後,生產遭受巨大損失。解放戰爭時期,由於國民黨橫征暴斂,損失更加慘重,於1949年被迫轉賣。
1936年,穆伊光於天津創立長元德皮革廠,由於穆技術熟練,善於經營,生產迅速擴大。“七七”事變後,日軍將牛皮劃為軍需物資,該廠陷於停產狀態。1939年,穆伊光增設橡膠製品設備,更廠名為長城橡膠廠,生產自行車內外胎、三角帶和皮鞋膠底等橡膠製品,銷路逐漸打開。1947年生產日益擴大並設立分廠,獲利頗豐。
麵粉工業。1912年,候補知縣張普元、商人李茂亭等集資庫平銀四萬兩於開封創辦永豐麵粉公司。1913年投產後,營業始終不佳,延至1924年終於倒閉。同年,回民杜秀升接辦經營、將其改名為益豐麵粉公司。杜任經理後,“因經營管理有所改進,民國十六、七年,已能賺取利潤,逐漸增設英式機磨六部(原有舊機磨三部--作者),但仍因資金不足,產量較小”。後得到金城銀行貸款,始周轉靈活,營業漸好。“民國二十二年改裝三部德式機磨,產品較前更佳。”(田少農:《開封麵粉業的三大公司》,載《開封文史資料》,第7輯。)獲利頗巨。1938年日寇占領開封後被軍管,抗戰勝利後被偽河南省政府強占。後經公司多次交涉,一年多後始發還杜經營,終因資金短缺,周轉不靈,勉強維持直到解放。1935年,杜秀升在西安創辦華峰麵粉公司,是西北最早的現代化麵粉廠。抗戰時期,杜遷居西安,於1941年“任陝西省麵粉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他領導的西安華峰、成豐、福豫、和合,寶雞的福新、大新,漢中的大新和蔡家坡麵粉廠,統一接受當時政府的軍糧生產任務,給各廠分配生產指標、協調各會員廠的關係。……他經營的華峰公司挖掘潛力,把日產麵粉四千袋提高到六千袋,保證了抗戰時期的軍需民食,為全民抗戰勝利作出貢獻。”(馮鈞平:《抗日戰爭時期的回族》,載《回族抗日戰爭史論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