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走了二十裏到了女婿家。看見女婿果然病重,醫生在那裏看,用著藥總不見效。一連過了幾天,女婿竟不在了。王玉輝慟哭了一場。
見女兒哭的天愁地慘,候著丈夫入過殮,出來拜公婆和父親,道:“父親在上,我一個大姐姐死了丈夫,在家累著父親養活。而今我又死了丈夫,難道又要父親養活不成?父親是寒士,也養活不來這許多女兒。”王玉輝道:“你如今要怎樣?”三姑娘道:“我而今辭別公婆、父親,也便尋一條死路跟著丈夫一處去了!”公婆兩個聽見這句話,驚得淚如雨下,說道:“我兒,你氣瘋了!自古螻蟻尚且貪生,你怎麼講出這樣話來?你生是我家人,死是我家鬼。我做公婆的,怎的不養活你,要你父親養活?快不要如此!”三姑娘道:“爹媽也老了,我做媳婦的,不能孝順爹媽,反累爹媽,我心裏不安。隻是由著我到這條路上去罷。隻是我死,還有幾天工夫,要求父親到家替母親說了,請母親到這裏來,我當麵別一別。這是要緊的。”王玉輝道:“親家,我仔細想來,我這小女要殉節的真切,倒也由著他行罷。自古心去意難留。”因向女兒道:“我兒,你既如此,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難道反攔阻你?你竟是這樣做罷。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親來和你作別。”
親家再三不肯。王玉輝執意,一徑來到家裏把這話向老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封為孺人,也通用為婦人的尊稱)說了。老孺人道:“你怎的越老越呆了!一個女兒要死,你該勸他,怎麼倒叫他死?這是甚麼話說!”王玉輝道:“這樣事你們是不曉得的。”老孺人聽見,痛哭流涕,連忙叫了轎子去勸女兒,到親家家去了。王玉輝在家,依舊看書寫字,候女兒的信息。老孺人勸女兒,那裏勸的轉。一般每日梳洗,陪著母親坐,隻是茶飯全然不吃。母親和婆婆,著實勸著,千方百計,總不肯吃。餓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親看著,傷心慘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抬了回來在家睡著。又過了三日,二更天氣,幾把火把,幾個人來打門,報道:“三姑娘餓了八日,在今日午時去世了!”老孺人聽見哭死了過去,灌醒回來,大哭不止。王玉輝走到床麵前說道:“你這老人家,真正是個呆子!三女兒他而今已是成了仙了,你哭他怎的?他這死的好,隻怕我將來,不能像他這一個好題目死哩!”因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大笑著走出房門去了。
次日餘大先生知道,大驚,不勝慘然。即備了香、楮(chǔ,紙錢)、三牲,到靈前去拜奠。拜奠過,回衙門,立刻傳書辦備文書,請旌烈婦。二先生幫著趕造文書,連夜詳了出去。二先生又備了禮來祭奠。三學的人聽見老師如此隆重,也就紛紛來祭奠的,不計其數。過了兩個月上司批準下來,製主入祠,門首建坊。到了入祠那日,餘大先生邀請知縣,擺齊了執事,送烈女入祠。闔縣紳衿都穿著公服,步行了送。當日入祠安了位,知縣祭,本學祭,餘大先生祭,闔縣鄉紳祭,通學朋友祭,兩家親戚祭,兩家本族祭,祭了一天,在明倫堂擺席。通學人要請了王先生來上坐,說他生這樣好女兒,為倫紀(倫常綱紀)生色。王玉輝到了此時轉覺心傷,辭了不肯來。眾人在明倫堂吃了酒,散了。
次日王玉輝到學署來謝餘大先生。餘大先生、二先生都會著,留著吃飯。王玉輝說起:“在家日日看見老妻悲慟,心下不忍,意思要到外麵去,作遊幾時。又想,要作遊,除非到南京去。那裏有極大的書坊,還可以逗著他們,刻這三部書。”餘大先生道:“老哥要往南京,可惜虞博士去了。若是虞博士在南京見了此書,讚揚一番,就有書坊搶的刻去了。”二先生道:“先生要往南京,哥如今寫一封書子去,與少卿表弟和紹光先生。這人言語是值錢的。”大先生欣然寫了幾封字,莊征君、杜少卿、遲衡山、武正字都有。
王玉輝老人家,不能走旱路,上船從嚴州西湖這一路走。一路看著水色山光,悲悼女兒,淒淒惶惶。一路來到蘇州,正要換船,心裏想起:“我有一個老朋友,住在鄧尉山裏,他最愛我的書。我何不去看看他?”便把行李搬到山塘一個飯店裏住下,搭船往鄧尉山。那還是上晝時分,這船到晚才開。王玉輝問飯店的人道:“這裏有甚麼好頑的所在?”飯店裏人道:“這一上去,隻得六七裏路,便是虎丘,怎麼不好頑!”王玉輝鎖了房門,自己走出去。初時街道還窄,走到三二裏路,漸漸闊了。路旁一個茶館,王玉輝走進去坐下吃了一碗茶。看見那些遊船有極大的,裏邊雕梁畫柱,焚著香,擺著酒席,一路遊到虎丘去。遊船過了多少。又有幾隻堂客船,不掛簾子,都穿著極鮮豔的衣服在船裏坐著吃酒。王玉輝心裏說道:“這蘇州風俗不好。一個婦人家不出閨門,豈有個叫了船在這河內遊蕩之理!”又看了一會,見船上一個少年穿白的婦人,他又想起女兒,心裏哽咽,那熱淚直滾出來。王玉輝忍著淚出茶館門,一直往虎丘那條路上去。隻見一路賣的腐乳、席子、耍貨,還有那四時的花卉,極其熱鬧;也有賣酒飯的,也有賣點心的。王玉輝老人家,足力不濟,慢慢的走了許多時才到虎丘寺門口。循著階級上去,轉灣便是千人石,那裏也擺著有茶桌子。王玉輝坐著吃了一碗茶,四麵看看,其實華麗。那天色陰陰的像個要下雨的一般。王玉輝不能久坐,便起身來走出寺門。走到半路,王玉輝餓了,坐在點心店裏。那豬肉包子六個錢一個,王玉輝吃了,交錢出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