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議上,二十六日奉旨:“虞育德賜第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莊尚誌賜第一甲第二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杜儀賜第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蕭采等賜第二甲進士出身,俱授翰林院檢討。沈瓊枝等賜第三甲同進士出身,俱授翰林院庶吉士。於七月初一日揭榜曉示,賜祭一壇,設於國子監,遣禮部尚書劉進賢前往行禮。餘依議。欽此。”
到了七月初一日黎明,禮部門口懸出一張榜來,上寫道:“禮部為欽奉上諭事。今將采訪儒修賜第姓名、籍貫,開列於後。須至榜者:第一甲第一名虞育德,南直隸常熟縣人。第二名莊尚誌,南直隸上元縣人。第三名杜儀,南直隸天長縣人。第二甲第一名蕭采,四川成都府人。第二名遲均,南直隸句容縣人。第三名馬靜,浙江處州府人。第四名武書,南直隸江寧縣人。第五名湯奏,南直隸儀征縣人。第六名餘特,南直隸五河縣人。第七名杜倩,南直隸天長縣人。第八名蕭浩,四川成都府人。第九名郭力,湖廣長沙府人。第十名薑煥文,南直隸江寧縣人。第十一名王蘊,南直隸徽州府人。第十二名婁琫,浙江歸安縣人。第十三名婁瓚,浙江歸安縣人。第十四名蘧祐,浙江嘉興府人。第十五名向鼎,浙江紹興府人。第十六名莊潔,南直隸上元縣人。第十七名虞梁,南直隸五河縣人。第十八名尤扶徠,南直隸江陰縣人。第十九名鮑文卿,南直隸江寧縣人。第二十名甘露僧,南直隸蕪湖縣人。第三甲第一名沈瓊枝,南直隸常州府人。第二名韋闡,南直隸滁州府人。第三名徐詠,南直隸定遠縣人。第四名蘧來旬,浙江嘉興府人。第五名李本瑛,四川成都府人。第六名鄧義,南直隸徽州府人。第七名鳳鳴岐,南直隸江寧縣人。第八名木耐,陝西同官縣人。第九名牛布衣,浙江紹興府人。第十名季萑,南直隸懷寧縣人。第十一名景本蕙,浙江溫州府人。第十二名趙潔,浙江杭州府人。第十三名胡縝,浙江杭州府人。第十四名蓋寬,南直隸江寧縣人。第十五名荊元,南直隸江寧縣人。第十六名雷驥,北直隸大興縣人。第十七名楊允,浙江烏程縣人。第十八名諸葛佑,南直隸盱眙縣人。第十九名季遐年,南直隸上元縣人。第二十名陳春,南直隸太平府人。第二十一名匡迥,浙江樂清縣人。第二十二名來霞士,南直隸揚州府人。第二十三名王太,南直隸上元縣人。第二十四名湯由,南直隸儀征縣人。第二十五名辛東之,南直隸儀征縣人。第二十六名嚴大位,廣東高要縣人。第二十七名陳思阮,江西南昌府人。第二十八名陳禮,江西南昌府人。第二十九名丁詩,南直隸江寧縣人。第三十名牛浦,南直隸蕪湖縣人。第三十一名餘夔,南直隸上元縣人。第三十二名郭鐵筆,南直隸蕪湖縣人。”
這一日,禮部劉進賢奉旨來到國子監裏,戴了襆頭,穿了宮袍,擺齊了祭品,上來三獻。太常寺官便讀祝文(祭文。告祭死者或山川、天地時所誦讀的文章)道:“維萬曆四十四年歲次丙辰,七月朔,宜祭日,皇帝遣禮部尚書劉進賢以牲醴玉帛之儀,致祭於特贈翰林院修撰虞育德等之靈曰:‘嗟爾諸臣,純懿靈淑,玉粹鸞騫,金貞雌伏。彌綸天地,幽替神明,易稱鴻漸,詩喻鶴鳴。資格困人,賢豪同歎;鳳已就笯,桐猶遭爨(cuàn)。縕袍(用亂麻舊棉作絮的袍子。縕,yùn)短褐,蓬桑樞;伐粥畚(běn),坎(困頓;不得誌)欷歔(xīxū,哽咽;抽噎)。亦有微官,曾紆尺組,龍實難馴,噲寧堪伍。亦有達宦,曾著先鞭,玉堂金馬,邈若神仙。孑孑幹旄(古代旗杆頂上用犛牛尾作為裝飾的一種旌旗。旄,máo),誓墓鑿壞,誰敢捷徑。澀譶(tà,語多不止),駔儈市門,中有高士,誰共討論?茶板粥魚,丹爐藥臼,梨園之子,蘭閨之秀。提戈磨盾,束發從征,功成身退,日落旗紅。蚩蚩細民(小民,普通百姓),翩翩公子,同在窮途,淚如鉛水。金陵池館,日麗風和,講求禮樂,釃(shī,斟)酒升歌。越水吳山,煙霞淵藪,擊缽催詩,論文載酒。後先相望,數十年來,愁城未破,淚海無涯。朕甚憫旃,加恩泉壤,賜第授官,解茲悒怏(憂鬱不樂。悒,yì)。嗚呼!蘭因芳隕,膏以明煎,維爾諸臣,榮名萬年。尚饗!’”
詞曰(古代章回小說多以詩詞煞尾,由作者直接出麵,總結全書大旨):“記得當時,我愛秦淮,偶離故鄉。向梅根冶(地名)後,幾番嘯傲;杏花村(地名)裏,幾度徜徉。鳳止高梧,蟲吟小榭,也共時人較短長。今已矣!把衣冠蟬蛻,濯足滄浪。無聊且酌霞觴,喚幾個新知醉一場。共百年易過,底須(何須)愁悶?千秋事大,也費商量。江左煙霞,淮南耆舊(年高德望的老人。耆,qí),寫入殘編總斷腸!從今後,伴藥爐經卷,自禮空王(佛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