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各國曆史傳說(2)(2 / 3)

然而,大半專家確認,特奧蒂瓦坎文化沒落的先兆要到公元7世紀才出現。假使不是因為外族入侵而衰亡,另一種可能就是一個新貴族階級崛起,與祭師抗衡,並且破壞了神權統治製度。他們還可能建立一種嚴酷暴虐的政製,適應自己爭權奪利的目標。這樣下去,結果便會導致大亂,破壞了當時的均勢,終於使特奧蒂瓦坎崩潰衰落。這時,祭師階級內部也會發生爭執和產生敵對派係。人民越來越難得溫飽,在收成不好時,境況必更惡劣。

進入20世紀70年代,特奧蒂瓦坎依舊是考古學家興趣不減的熱點地區,因而又有一些新的發現。

1974年,國際美洲人大會在墨西哥召開,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頓的先生的報告頗具爭議。他在特奧蒂瓦坎尋找到一個適用於所有建築的測量單位,為1.059米,並給它起了一個瑪雅名字,叫“胡那普”,意即“單位”。這是特奧蒂瓦坎的長度單位,適用於城市所有的建築和街道。例如奎紮爾考赤神塔、太陽塔和月亮塔分別高21、42、63個“單位”,比例為1:2:3。這可是哈列斯頓先生用計算機計算出來的,讓人簡直沒有辦法起疑。在城堡周圍的金字塔遺址中,他發現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平均軌道數據和太陽的平均距離為96個“單位”,水星36,金星72,火星144。城堡背後流淌著一條小溪,是特奧蒂瓦坎建造者挖掘的運河,穿過冥街,長288個“單位”,正好是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的距離。小溪裏有多少塊石頭,小行星帶中就有多少顆星星。

距離城堡中軸線520個“單位”處有一座無名神廟的廢墟,這相當於和木星的距離。再走945個“單位”又是一座神廟,隻能依稀辨認出輪廊,是土星。最後再走1845個“單位”,便到了冥街的盡頭——月亮塔的中心,恰恰是天王星的軌道數據。

如果直線延長冥街,就到了塞羅戈多山山頂,那裏同樣有一座小神廟和一座塔的遺址,地基仍在,周長分別是2880和3780個“單位”,是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平均距離。

由此,特奧蒂瓦坎的冥街便構成一幅迷你太陽係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太陽塔不在此係統之內——它不在中軸線上,而是在林蔭大道邊。

後麵的小山也包括在內,特奧蒂瓦坎的設計者肯定自冥街建造之初就將太陽係模型考慮進去了。然而他們的行星平均距離軌道數據是從何而來的呢?1781年才發現天王星,1845年發現海王星,小家夥兒冥王星發現更晚,是1930年。莫非全能者為後世留下了什麼標誌?注意,我們沒有說是外星人建造了特奧蒂瓦坎,這事他們可沒沾手。也許是全能者為後來的建築師在地下畫了一個太陽係模型,讓他們在準確的位置上建造一處房屋,那就是變為石頭的、致未來的信息。

不可回避的事實是,我們‘對哥倫布以前的中美洲曆史,隻有一點不完備的知識和了解。上述種種猜測,還有待取得更多資料才能斷定。隻有一點似乎可以肯定,就是從公元8世紀初開始,特奧蒂瓦坎留下的遺跡,一直沒有人再提及。城市部分已毀,喪失了優秀的祭師和宗教的本義,大多數居民也舍而他往。今天,特奧蒂瓦坎這個古代墨西哥的文化根源,是考古學家所麵對的難題;眾神之城在觀光客的眼中是古代的奇跡。

5.畫卷的曆史

科學工作者在阿哈加、費讚、提柏斯提和卡奧亞等山區裏,又發現了不少石刻,證明當地確曾有過從食物遺跡中鑒定出來的那些動物。1956年,一支法國考古探險隊到恩阿哲爾高原考察過無數山岩上的石刻畫之後,學者專家對撒哈拉的科學研究興趣更加濃厚了。這一片斷斷續續的砂岩高原,在阿哈加山脈東北展圍成一個弧形,被水衝蝕成一片天然奇景。最高的部分受了侵蝕,形狀看似破敗的城堡或者搖搖欲墜的大教堂,高矗的塔尖和像頂著蘑菇似的柱子,形成有如美國猶他和亞利桑那沙漠中所見到的景物。砂岩石塊的底部受到侵蝕,逐漸形成可作掩蔽所的深洞。這些洞穴自然容易用作人類的居所。在那裏發現了數以千計的圖畫,其中若幹頗為美妙。畫中有些主體尺寸特別大,有的人像高達26英尺。圖畫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依照牆上塗字越塗越多的通例來看,在恩阿哲爾高原居住的民族,經過若幹世紀時間,世代相繼,各在洞穴的岩壁上留下他們的彩色畫。

圖畫上最古老的一層,大概是由一個尼格羅文化係統的民族集體創作的。繪畫的技術頗為拙劣,而且采用的風格和顏色也不一致。人像的側影是靜態的,四肢短肥,就與兩臂的關係上來看,兩腿顯得過短。婦女的肚臍總是凸出很高,小而圓尖的乳房畫成一上一下。人像頭部的畫法,是這個時期的特色。一律畫成一個圓形符號,沒有五官,有時也用幾何圖形替代。身上所繪的疤痕或圖紋裝飾,至今仍然可見。有的人像還戴上麵具,和現在上伏塔的村民所戴的相似,清楚表明這些古代的繪畫者是尼格羅人。畫中有相當多各種不同的風格,有時不同風格重疊出現在同一岩壁上,說明這個民族必然在該地區中生活了好幾千年。同時在所畫的野生物中有水牛,顯示這些畫可能至少是公元前6000年的作品,因為該時期以後撒哈拉便再也沒有水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