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皮革生產中常用的堿凡是在水溶液中能進行電離並產生氫氧根(OH-)或能夠接受質子的物質稱之為堿。皮革生產中常用的堿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氨水、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硫化鈉、硫氫化鈉、石灰、四硼酸鈉、矽酸鈉等,它們主要用於浸水、脫脂、脫毛、去酸及調節浴液pH等操作中。

2.3.2堿在製革生產中的應用

(1)幹皮的浸水助軟

堿能夠使生皮中的脂肪皂化及促進生皮中的可溶性蛋白質溶解,從而加速浸水回軟的速度和程度。當浸水液pH在8.5~10.0時,不僅可以抑製細菌的繁殖,還能加速皮的充水與回軟。但是pH不能超過11,否則會引起生皮腫脹。在浸水中常用的堿有硫化鈉、硫氫化鈉、氫氧化鈉和多硫化鈉,用量為鹽濕皮質量的0.1%~0.5%。多硫化鈉常用於甜幹皮的浸水,氫氧化鈉多用於山羊皮、枯板皮、陳板皮的浸水,使用時應分次加入。

(2)生皮的脫脂

堿類物質可與生皮中的脂肪發生皂化反應而生成可溶於水的脂肪酸鹽,從而使生皮中的脂肪除去。由於氫氧化鈉等強堿易導致生皮膨脹,生產中常用純堿(碳酸鈉)進行脫脂。純堿在水中逐漸水解生成氫氧化鈉,這樣對生皮的作用比較緩和,用量為皮質量的2%~4%。

(3)生皮的堿膨脹與堿法脫毛

在生皮的浸灰、浸堿操作中主要利用石灰、熟石灰、氫氧化鈉、硫化鈉等外加少量氯化鈣而使生皮膨脹,使皮革纖維得到有效的分散。在堿法脫毛中目前普遍采用灰堿法和鹽堿法,均要用到堿類材料如石灰、氫氧化鈣、硫化鈉、硫氫化鈉、氫氧化鈉等,破壞以角蛋白為主體的表皮和毛根組織,從而使毛脫落。

(4)浸酸裸皮的去酸

浸酸的目的是調節裸皮的pH,使之適合於鉻鞣。有些種類的皮革如服裝革、手套革等,要求手感十分柔軟,常采用在浸酸後再適當去酸的方法,提高浴液及皮的pH,加速鉻鞣劑與皮纖維的結合。在去酸時可采用的堿性材料有碳酸氫鈉、硫代硫酸鈉、碳酸氫銨等。

(5)提高鉻鞣液的堿度

鉻鞣液的堿度與配製方法有關,用二氧化硫作還原劑配製鉻鞣液時可直接獲得堿度為33%的鉻鞣劑;用葡萄糖、糖蜜、木屑等有機還原劑時各鞣劑的堿度由加入的硫酸量決定,添加堿或酸可以使堿度增加或減少。調節堿度常用碳酸鈉或碳酸氫鈉,如把堿度提高1%,加入碳酸鈉的量應為紅礬鈉質量的1.1%。

(6)革的鞣後處理及中和鉻鞣革

中和鉻鞣革內的遊離酸,提高鉻鞣革的pH,以利於染色加油。與硫酸結合,漂洗植鞣革,除去革麵未結合的鞣質和非鞣質,使革表麵顏色淡亮。

(7)皮革染色助劑

酸性染料染鉻革的緩染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