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革生產中常用的氧化劑有亞氯酸鈉、次氯酸鈉、漂白粉、高錳酸鉀和雙氧水等,它們在皮革生產中的主要用途如下:

(1)原料皮消毒滅菌和幹皮浸水防腐

次氯酸鈉或漂白粉溶於水後產生易於分解的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具有較強氧化作用的新生態氧、氯和一氧化氯,能消毒滅菌,對原料皮消毒和幹皮浸水防腐效果良好。如在浸水時可加入水質量0.05%~0.07%的漂白粉或0.01%的次氯酸鈉用於防腐。

(2)氧化脫毛

強氧化劑亞氯酸鈉在酸性條件下可產生二氧化氯,它能使角蛋白的雙硫鍵斷裂,並將其氧化成半角蛋白酸,從而將毛脫掉並毀壞。氧化脫毛的優點是成品革質量好,粒麵緊實細膩,鬆麵率低,可以省去常規製革中的堿膨脹、脫堿軟化、浸酸等工序。這是由於在用氧化劑進行脫毛的同時能使皮革的膠原纖維得到有效的分散,使纖維間質及脂肪分解除去,並能為鞣製操作調整好合適的pH。該法的缺點是二氧化氯毒性大,對空氣汙染嚴重,對設備腐蝕大,脫毛操作要求專門的密封、耐壓設備,因此成本較高。

(3)裸皮漂白

氧化劑可以破壞色素基團,使有色物質變為無色,對裸皮起到漂白作用,常用於裸皮的漂白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