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革生產中所用到的酸、堿、鹽等基本化工材料主要用於水場操作中,由於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調節環境與作用物的狀態,最後大部分要隨廢液排出而成為汙染物,因此它們是皮革工業產生汙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目前國內外的皮革化學家除積極開展對傳統製革工藝進行改進和對製革廢水進行治理的研究外,也在努力開發研究對環境汙染小、易降解、效果好的基本化工材料及高效助劑,目的是減少或者不用常規的酸、堿、鹽等基本化工材料,從根本上減少汙染。
現行普遍用粗食鹽保存原皮的方法,一張原皮用鹽2kg左右,若按年產8千萬張皮計,需耗鹽16×104t/年,而且造成大量含鹽的廢水;食鹽對環境的汙染很嚴重,影響水生動物和植物的生長,許多國家如澳大利亞、德國、荷蘭等已限製排放含鈉鹽的廢水及轉移廢鹽,且要求鹽醃皮在浸水時需將皮中鹽的質量分數降至2%以下。美國農業部東部研究中心研究了以氯化鉀進行原料皮保藏的方法。一些國家采取原料皮短期無鹽保藏技術,對製革工業的鹽汙染問題的解決有促進作用。目前公認較理想的脫脂方法是機械法、生物脂肪酶法,能減少脫脂劑的汙染。製革汙水中的BOD、COD主要來源於傳統的脫毛工藝方法,硫化物的汙染也來源於此。含硫廢水對環境危害極大,且處理費用十分高昂。製革汙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硫化物、鉻鹽以及懸浮物等,70%以上的BOD有機物汙染及90%以上的硫化物汙染來自毀毛浸灰廢水,70%的鉻及60%以上的溶解鹽汙染來自鉻鞣廢水,80%以上的汙泥來自浸灰及複灰廢水。應實施清潔工藝,采取生物技術,選用脫毛酶製劑進行清潔脫毛的工藝。開發和推廣低硫化物和無硫化物浸灰加工工藝、護毛加工工藝、溶液的循環利用等清潔工藝技術,可以減少浸灰工序對環境的汙染。傳統脫灰方法使用的酸和銨鹽易造成廢水富營養化,目前國外采用CO2脫灰,不僅可以降低製革工業廢水中的總氮量,減輕綜合處理的壓力,而且具有投資少、成本低、操作簡單、控製容易等優點。浸酸廢液中含有高濃度的鈉鹽,無疑開發和研究無鹽浸酸工藝及低鹽浸酸劑是極為有益的。鞣製工序中,鉻鞣劑的高吸收有待研究完善;循環利用藍皮生產後廢鞣液中殘餘的鉻,替代鉻鞣的鞣製技術等的研究和應用均能夠減少鉻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減少基本化工材料的用量,開發新的工藝路線,避免基本化工材料引起的汙染,是今後皮革用基本化工材料研究和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