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概述

(1)植物鞣質、植物鞣料及植物鞣劑

①植物鞣質含在某些植物的根、莖、葉、皮、木、果實和果殼的組織細胞中,可溶於水,味澀,能與裸皮作用並使之成革的多元酚類物質稱為植物鞣質。植物鞣質簡稱鞣質,在林產化學中又稱為單寧,也有人將其稱為植物多酚。

鞣質的分類方法一般有兩種:熱解分類法和化學分類法。

a.熱解產物分類法:根據鞣質在隔絕空氣中加熱到180~200℃或與堿熔融時,所得的分解產物不同,可分為兩類:

(a)沒食子類鞣質:分解產物中含有鄰苯三酚,如中國五棓子、橡椀鞣質等;

(b)兒茶類鞣質:分解產物中主要含有鄰苯二酚,如落葉鬆、木麻黃、黑荊樹皮鞣質等。

b.化學分類法:根據鞣質化學組成和化學鍵的特征可分為兩類:水解類鞣質和縮合類鞣質。

(a)水解類鞣質:它是多元酚羧酸與糖(主要是d-葡萄糖)或其他物質(如多元醇),以酯鍵(COOC)或糖苷鍵(COC)結合而成的複雜化合物的混合物。由於易水解,因此這類鞣質稱為水解類鞣質。

水解類鞣質與稀酸、稀堿、酶作用或與水煮沸,水解成多元酚羧酸(如沒食子酸、鞣花酸、橡椀酸)和糖或多元醇。

根據所得多元酚酸的不同,水解類鞣質又可分為鞣酸類和鞣花酸類鞣質。前者水解後產生沒食子酸,後者水解產生鞣花酸。中國五棓子鞣質屬於鞣酸類,橡椀鞣質屬於鞣花酸類。

(b)縮合類鞣質:縮合類鞣質中所有的芳香環都是以碳鍵相連(CC),在水溶液中不被酸或酶水解,與稀酸共煮或在強酸作用下,分子縮合變大,形成紅粉(暗紅色沉澱物)。

從一些植物中已分離得到的縮合類鞣質來看,羧基黃烷類物質(例如兒茶素)是其前體物,羧基黃烷單元之間以C—C鍵縮合為鞣質,故不易被酸水解。

②植物鞣料及植物鞣劑富含鞣質,且有利用價值的植物的皮、幹、葉、果稱為植物鞣料。我國含有植物鞣質的植物約有300種,其中可利用作栲膠原料的有20多種。用水浸提植物鞣料提取鞣質所得的浸提液,稱作植物鞣液。植物鞣液經淨化、濃縮等進一步處理製成的固體物質(粉狀、粒狀或塊狀)或膏狀物稱為植物鞣劑或鞣料浸膏,商業上通稱栲膠。

鞣質是栲膠中的主要成分,占栲膠70%~80%。栲膠中沒有鞣性的水溶性物質,統稱為非鞣質。各種栲膠的非鞣質組成、含量各不相同,它們的主要組成是:糖類、酚類、有機酸、無機鹽、色素、植物蛋白和某些含氮物質、木質衍生物等。

③植物鞣革以植物鞣劑為主鞣製而成的革稱為植物鞣革。植物鞣革主要有鞋底革(外底革和內底革)、工業用革、裝具革、箱包革、涼席革等。由於植物鞣革具有獨特的優點:植物鞣革革色均勻淺淡,革身豐滿堅韌而有彈性,延伸性小,成型性好,耐磨性較高,吸水性較小,透氣性和透水汽性良好,無論質量和麵積,得革率都比鉻鞣革大,因此至今植物鞣法仍然是生產重革的基本鞣法。利用栲膠的良好填充性,生產輕革時,也常用它來進行複鞣或填充。

(2)鞣質的組成與結構

①水解類鞣質水解類鞣質是糖類與多元酚酸作用生成的產物,一般以葡萄糖為鞣質的核心部分,多元酚酸(沒食子酸、鞣花酸、橡椀酸等)是決定鞣質性質的關鍵部分。葡萄糖碳鏈上的羥基與酚酸上的羥基可形成酯鍵,也可以苷鍵形式相結合。此類鞣質中的酯鍵受酸、堿或酶的作用容易水解,其分子中的C—C鍵則不易因水解斷裂。

根據主要水解產物的不同,可將水解類鞣質分為:

a.鞣酸鞣質:水解後產生沒食子酸和葡萄糖。

b.鞣花酸鞣質:水解後產生沒食子酸、鞣花酸、橡椀酸和葡萄糖。其中由於鞣花酸不溶於水,在鞣液中產生黃色沉澱,一般稱作黃粉。

沒食子酸(棓酸)鞣花酸橡椀酸

②縮合類鞣質縮合類鞣質的化學結構比較複雜,它是通過前體兒茶素縮合形成縮合鞣質,由於縮聚單元之間以C—C鍵連接,故不易被酸水解。

兒茶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90,是無色結晶,微溶於水。它雖能被皮質吸附,但無鞣性,不能稱為鞣質。兒茶素在水中加熱至100℃以上或與酸共熱以及受氧化酶作用,縮合成鞣質,繼續作用則變成紅粉。

目前已知的兒茶素類有:兒茶素、棓兒茶素、堅木兒茶素、荊樹皮兒茶素,其結構通式如下:

兒茶素R1=OH

R2=H;棓兒茶素R1=OH

R2=OH;堅木兒茶素R1=H

R2=H;荊樹皮兒茶素R1=H

R2=OH

4.4.2鞣質的化學性質

(1)鞣質與皮蛋白質作用

植物鞣質-蛋白質結合反應是鞣質最具特征性的反應之一。鞣質最初的定義就來自於它具有沉澱蛋白質的能力。使明膠溶液渾濁是鞣質定性的一種基本試驗。

皮粉(或皮塊)加入試樣中,振蕩一定時間後,用水較長時間洗滌吸收經過鞣質的皮粉(或皮塊),水洗下來的鞣質稱可逆結合鞣質,而水洗不下來的鞣質,稱為不可逆結合鞣質。不同種類的鞣質,其不可逆結合鞣質的量不同。不可逆結合鞣質與可逆結合鞣質並無嚴格的界限,某些栲膠鞣質的不可逆結合鞣質見表4-4。規定不可逆結合鞣質占鞣質的百分率稱作收斂性(澀性),用於表示某種鞣質與皮結合的能力。

當鞣質與皮作用時,結合速度的快慢是與收斂性有關係的,收斂性大的鞣質與皮結合得快,反之結合慢。

前已述及,植物鞣質是許多結構極其相似的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早在20世紀50年代,White就指出,植物鞣質應是那些相對分子質量在500~3000之間的植物多酚。分子太大,難以滲透到裸皮纖維中,不能產生鞣革作用;分子太小,不能在膠原肽鏈間發生多點結合,也沒有鞣性。

(2)鞣質與金屬離子作用

鞣質與某些具有鞣性的金屬離子如Cr3+、Al3+、Fe3+等形成如下所示的絡合物:

OOMeMeCr3+、Al3+、Fe3+

(OH)

①與Fe3+的配位反應鞣質-鐵配合物的結構取決於體係的pH。在pH偏酸條件下,鄰苯二酚型酚羥基與Fe3+生成綠色配合物,而連苯三酚型酚羥基生成藍色配合物。鞣質以其2個鄰位酚羥基以單離解或雙離解的形式進入水合鐵離子內界,取代水分子形成單配體的配合物[圖4-5(a)]。隨著pH的提高,形成雙取代的二配體FeT-2[圖4-5(b)]以及三取代的三配體FeT3-3[圖4-5(c)],發生這種結構改變的pH範圍與鞣質結構有關。

不同的取代程度決定了配合物的顏色,鄰苯二酚與三價鐵生成單配體為綠色,雙配體為藍色,三配體為紅色。從配體π軌道到鐵t2g軌道間的電荷轉移躍遷是顏色變化的原因。圖4-5幾種鞣質鐵配合物

鞣質與鐵的配合傳統上用於鞣質的分類檢驗和製備藍墨水,目前還作為鞣質改性和染色型複鞣劑的反應基礎。

②與Al3+、Cr3+、Cr6+的配位反應鞣質與Al3+的配位形式與Fe3+類似。隨著體係pH升高,鄰位酚羥基與Al3+逐漸形成1∶1(單配)、1∶2(雙配)、1∶3(三配)型配合物。所生成的配合物使鞣質在紫外吸收區有很大改變,因為鋁沒有d電子而不影響可見光區的吸收,因此配位不改變鞣質本身的顏色。

鞣質、鋁鹽和氨基酸可以組成三元配合體係,如在Ser、Arg、Glu等氨基酸共存時,鞣酸與鋁的沉澱物經質量分析,可得到T-Al-OH-Ser1∶5∶6∶2(鞣酸∶Al∶OH∶氨基酸,摩爾比,下同),T-Al-OH-Arg1∶2∶2∶1,T-Al-OH-Glu1∶2∶2∶1。這表明在鞣質酚羥基與Al配位的同時,氨基酸的羥基或氨基也進入配合物內界參與配位。同時鞣質分子中尚有大量自由的酚羥基,因此,鋁可以促進鞣質-蛋白質反應,在蛋白質分子間形成多點結合構成網狀交聯。對於不滿足交聯的小分子鞣質,鋁可以形成分子間橋鍵從而促進其與蛋白質結合。

鞣質與Cr3+的配合方式與Al3+相同;而Cr6+的配合與Fe3+類似,配合的同時可將高價態的鉻還原成Cr3+。此反應在酸催化下進行,具有強氧化性的Cr6+可以打斷棓酸酯類鞣質的糖環和酯鍵,使其分子裂解,產生大量親水性羧基,同時得到還原態的Cr3+參與配位,反應後可生成水溶性很好的配合產物。

鞣質與鋁和鉻的絡合研究多用於皮革鞣製中的結合鞣法。目前此類反應已用於栲膠的改性及鞣質-金屬絡合鞣劑的製造。

(3)鞣質與甲醛作用

在縮合類鞣質分子中,間苯二酚型或間苯三酚型的A環上有一個強反應的親核中心,間苯二酚型是A環8位,間苯三酚型是A環6位:鄰苯三酚和鄰苯二酚的B環,在較高的pH條件下才是活潑的。間苯二酚與甲醛作用,產生強的2個官能團的親電子物——鄰位或對位羥基苄基正碳離子。

鄰位或對位羥基苄基正碳離子分散在鞣質分子之間,與鞣質親核中心形成橋鍵,促使鞣質分子交聯:

(4)鞣質的水解和縮合

在強無機酸存在和加熱情況下,縮合類鞣質產生兩種反應:降解和縮合。

①縮合類鞣質的降解生成花色素和兒茶素,以典型的二聚兒茶素為例來說明:

②縮合類鞣質的縮合這是由於鞣質分子中雜環水解,形成對-羥基苄基正碳離子,與另外的鞣質的親核中心無規則地縮合成紅粉:在大氣氧的存在下,不排除B環兒茶酚遊離基的偶合。

鞣質在80%~100%的酒精中,雖然存在鞣質縮合和水解,但以水解為主,形成花色素。在水多的條件下形成紅粉或不溶的凝聚物。鞣質分子中上端和下端是間苯三酚型的黃酮類化合物,它們之間的鍵更容易水解,如黑荊樹皮栲膠中的聚無色氰定鞣質。

(5)鞣質的氧化

鞣質與酚類物質一樣,容易氧化成醌類深色物質。縮合類鞣質的氧化隨溶液pH增加而加快,pH2.5左右開始氧化,pH大於4.6氧化加快,在堿性介質中或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更快。此外,氧化與栲膠含水量有關,當栲膠含水約為4%時,其中的鞣質是穩定的,含水量大於4%,可以被氧化。在上述兩種條件下,縮合類鞣質氧化變黑。向溶液中加入少量亞硫酸氫鈉或二氧化硫或有機酸,可阻止溶液氧化。

縮合類鞣質受日光照射而發紅,這個現象與三黃烷醇類的氧化過程一致,其反應如下:上述三黃烷醇類R為—OH時,鞣質變紅,可從荊樹皮鞣質強烈變紅的過程中看到。鄰-羥基苯並酚酮型抑製劑可能阻止鞣質變紅。

(6)鞣質與亞硫酸鹽的作用

這是縮合類鞣質重要的化學性質,其反應和結果詳見植物鞣劑的改性。

4.4.3植物鞣劑的生產過程

植物鞣劑生產主要屬於化工操作過程,其生產流程如下:

(1)原料的粉碎

粉碎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鞣料與水的接觸麵,促使鞣質更迅速且完全地浸提出來。因為在植物鞣料中,木材含鞣質的是木射線細胞,而樹皮含鞣質的是薄壁細胞。細胞都具有細胞壁,細胞壁具有半透膜的性質,它隻能讓較小的鞣質分子從細胞壁擴散到溶液中,因此在細胞壁沒有被破壞的情況下,較大的而且鞣性較好的鞣質分子很難通過半透膜。由此可見,在從鞣料中提取鞣質時,為了使浸提過程更加完全合理,就應對鞣料進行粉碎,盡量將含鞣質的細胞破裂,以適應擴散過程的正常進行。鞣料的粉碎應滿足以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