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染料的配色基礎(1 / 1)

用一種染料對皮革染色,往往不能獲得所需要的顏色,而必須選擇幾種染料進行配色。人的眼睛不能分辨出光中不同波長的單色光,不能將兩個波長不同的光的混合顏色與另外一種同顏色的單色光加以區別。例如,將光譜的紅色和藍色部分相混合,可得到紫色,對人眼來說,這種紫色與光譜色的紫色是一樣的,因此人眼的這種典型的性能使顏色的調配成為可能。

染料的配色與有色光(光譜色)的混合是有區別的,在光譜顏色中紅、綠、藍3種顏色的光被稱為三原色。這3種色之中的任何一種不能由另兩種色調配出,但以這三種色光為基礎可以調配出各種其他的色光。這3種色光可混合成白光,顯然明度增加,因此色光的混合稱為色的相加混合。相應地人眼視網膜也至少有3種不同感色錐形神經細胞,它們的分光靈敏度最大值分別在紅、綠、藍區域內,因此人眼可以感受出各種不同的顏色。彩色電視機變化的色調就是通過這3種色光匹配的。

物體的顏色是由入射的白色光中除去被吸收部分的光線,呈現的是被吸收光線的補色。染料或顏料的混合是減色混合,不同於色光的相加混合,因為互補的色光混合後相加呈白色,而互補的染料或顏料混合,無論怎樣都調配不出白色,得到的顏色比所用的最亮的顏色暗,比例適當時為黑色。而減色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三原色的補色,即紅色的補色為藍綠-青色,綠的補色為紫紅色,藍的補色為黃色,習慣把青色、紫紅色看作藍色和紅色,因此減色三原色即為紅、藍、黃。同樣三原色中的任一種色不能用另兩種顏色調配出來。

在配色時,染料混合以後的顏色是由各種染料所反射的混合光所決定的,調色要有特殊的經驗,雖然目前還沒有一套嚴格的配色方法,配色仍以經驗為主,但在這一方麵也有一些有效的規律,按照這些規律有可能迅速掌握配色。下麵介紹利用三角形配色的基本原理。

三角形配色減法三原色紅、黃、藍3種顏色無法用其他顏色調配,理論上用這3種顏色可以配成各種顏色。用減法三原色組成一個正三角形,如圖5-7所示,正三角形的頂點分別為三原色,中央有1個倒置的黑色三角形的黑色區。三角形邊上所屬的顏色為二元色。這類顏色由改變三原色中的某兩種色的比例而配成。如在黃色和藍色的夾邊上可構成檸檬、豔綠、湖藍等一係列的二次色;在黃色與紅色的夾邊上可構成橙色、猩紅等一係列二次色。在二次色中,從黃色起沿三角形配色圖的兩邊向紅、藍方向移動,則色澤依次加深。

除原色和二次色外,在紅黃藍三角形內的顏色稱作三次色,即三角形內每一點上的色都具有紅、黃、藍三種原色的色調。在配色圖的中心有一個倒置的黑三角形,它所在的位置稱作黑色區,等量的黃、紅、藍三原色即可拚得黑色。此外,通過黑色區的任一條直線,與配色圖兩邊相交的兩點所指示的顏色基本上互為餘色,它們按一定比例也能拚成黑色。如猩紅色經過三角形中心(黑色區)到對邊為藍綠色,即猩紅色與藍綠色互為餘色,適當地混合可拚成黑色。

在三角形內某點所表示的顏色,一般可以用通過該點直線的兩端所示的顏色來拚配。如對皮革染色非常重要的棕色色調,在配色圖右下方(1/3)的位置上,是由鄰近的橙、猩紅、紅、紫紅及黑色色調包圍著,因此,根據在圖中的位置,就可按此法選擇適當的染料進行拚配。如果欲用橙色染料染中等紅棕色,應與帶藍光的棗紅色染料混合拚配。在所有這類配色中,必須防止太靠近中心的黑色,否則染色渾濁、不鮮豔且不夠飽滿。

染色過程中,染料的調配按上述規律進行,在色調上比較容易達到要求,但在顏色的純度(鮮豔度)和明度(濃淡)方麵則不容易達到要求。染色時,染料的品種越少越好,用得染料種類多,由於是減色混合,往往使顏色變暗,明度不夠,配色後如顏色發暗,變灰,則需要重新配色,再加其他顏色的染料往往會使顏色更暗。

在實際的皮革染色過程中,顏色的調配非常複雜,影響因素很多。皮革染色時,革最終的顏色由染料的色調和用量決定,而且與染料的性質(成分、分散度、溶解度、滲透性和電荷性等)、革坯的性質、狀況(本身的色調、鞣法、表麵電荷等)和染色條件(液比、溫度、時間和pH)等密切相關。因此,皮革染色時的調色是一項複雜而細致的工作,要求染色技師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對顏色的變化具有高的敏銳性。一般在染料拚配過程中應注意選用染料為染色性能相近的同類染料,以便采用同一種染色方法進行染色。考慮到不同染料與皮革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不同,特別是在革內的滲透性差異所造成的色差等問題,在配色時盡量考慮用較少種類的染料,避免染料種類過多而造成顏色豔度和亮度較低,以及易產生色花、色差和染色不均勻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