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吳起的武卒(1 / 2)

(一)坎坷的一生

今天我們提起先秦的軍事家,可能會很自然地想到孫武和他偉大的著作《孫子兵法》,其實在戰國時曾有一位與孫武齊名的軍事家,他就是吳起。吳起是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縣西)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將領和軍事理論家。他著有《吳起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稱讚吳起是“中國曆史上永不會磨滅的人物”。

吳起出身於沒有政治特權的“千金”之家,他的父親是一個富有的商人,早年累積了一些資產,但去世很早,少年吳起與母親一起生活。從古至今,大凡英雄人物總是迫切地追求出人頭地、有所作為,他們有著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強烈夢想。吳起青年時期就懷有在政治上飛黃騰達的強烈願望,但他並非將門世家出生,這注定了他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吳起自幼聰明異常,但卻行為乖僻。他為了做官,出門四處進行遊說,耗盡了父親積攢的家產,卻沒有成功。失意的吳起竟然一怒之下殺了三十多個毀謗他的鄉鄰,逃出衛國向東而去。他在與母親告別時說:“我吳起不做上卿相,就絕不再回到衛國。”

此後吳起跑到魯國拜儒家大師曾子為師,他潛心學習儒術,學業有成。曾子很欣賞吳起的聰明,沒想到在吳起求學期間,他的母親突然去世了。吳起由於自己對母親立下的誓言沒有實現,竟然沒有回去奔喪。吳起的舉動極大地違背了儒家關於孝道的傳統,曾子因此很鄙視他的為人,和他斷絕了師徒關係,並將他逐出師門。儒術沒學成,吳起幹脆跑去從軍。不久,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國君聽說吳起有大才,便想拜吳起為統帥,出兵抵禦齊國。但是吳起娶了齊國的女子為妻,魯君對此放心不下。為了消除魯君的疑慮吳起竟然殺了自己的妻子,以此來撇清自己與齊國關係。魯君最終拜他為帥,大敗齊國。雖然吳起大獲成功,但其“殺妻求將”的惡行成了永遠抹不去的印記,不僅遭到魯國人的唾罵,最後連魯君也覺得吳起心地歹毒,最終革了他的職。

彷徨中的吳起聽說魏文侯求賢若渴,便去投奔他。魏文侯以吳起作為統帥攻打秦國,在戰場上,吳起充分顯示了他過人的軍事天賦,連續攻克五座城池。此後,吳起又在在西河擔任太守,政治改革成果顯著。出色的表現使吳起遭到同僚的嫉妒,為了躲避災禍,吳起離開了魏國投奔楚國。

楚悼王重用吳起,準許吳起在楚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誰料他的改革又觸犯了貴族的利益。在楚悼王的喪禮上,仇視吳起的貴族向他發起襲擊,吳起索性跑到楚悼王的屍體旁,伏在屍體上,作亂者卻依然亂箭齊發,終將吳起射死,也把楚悼王的屍體射得千瘡百孔。新王登基之後,將因射刺吳起而射中了悼王屍體的人全部殺死,因射刺吳起被誅滅宗族的竟達到七十多家。而吳起的屍體也早被車裂肢解了。吳起死時約60歲,在楚國共生活了四年。

(二)輝煌的業績

吳起的一生是充滿傳奇的一生。吳起每到一國,隻要國君重用他,他必然能使該國強大起來。吳起既是偉大的軍事家,又是有所作為的政治家。

吳起在魏國時,魏文侯命他攻打秦國,吳起不負所望,在兩年的時間裏,陸續攻占了臨晉、元裏、洛陰、郃陽等地,使秦軍一直退守到洛水,這樣,黃河以西至洛水的大部分地區,都歸魏國所有。特別是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大的諸侯國。

吳起做將軍時,和最下層的士兵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幹糧,和士兵共擔勞苦。野營在外時,吳起作為一位大將軍,僅僅以樹枝遮體,微微抵擋一下冰霜雨露,從不搞特殊化。這種吃苦耐勞精神,使他堪稱將領們的典範。

關於吳起,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一個士兵身上長了個膿瘡,為了不讓士兵的傷口化膿而發炎,作為一軍統帥的吳起,竟然親自用嘴為士兵吸吮膿血,全軍上下無不為之感動。然而這個士兵的母親得知這個消息時卻哭了。

有人奇怪地問:“你兒子不過是個小小的兵卒,將軍親自為他吸膿瘡,你哭什麼呢?兒子得到將軍的厚愛,這是你家的福分啊!”

這位母親哭訴道:“這哪裏是在愛我的兒子啊,分明是讓我兒子為他賣命。想當初吳將軍也曾為孩子的父親吸膿血,結果打仗時,他父親格外賣力,奮勇衝鋒在前,最終戰死沙場;現在他又這樣對待我的兒子,我真是不知道這孩子什麼時候就再也回不來了啊!”

吳起在軍中是很得人心的。吳起愛兵,是他治軍的一個特點;而他治軍的另一個特點,則是嚴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