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項羽的楚軍(1 / 2)

(一)西楚霸王的一生

西楚霸王項羽是一座豐碑,永遠在曆史的長廊中供後人瞻仰。

項羽,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中國古代起義領袖,著名軍事家、戰略家。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人稱西楚霸王,雖然不曾登上皇帝寶座,但權位如同皇帝一般,這在近古是從未有過的。他的出現,猶如彩虹架在雨後的天空,無比奪目;也猶如一道閃電劃過黑暗的天空,令同時代的軍事家都黯然失色。

少年時期的項羽就胸懷大誌。他的叔父項梁曾經請人教他書法和詩歌,可項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並不專心;後來他的叔父又請人教他武藝,過了一段時間他就不願意學了;項梁很生氣,項羽卻振振有詞地說:“學文不過能記住姓名,學武不過能以一抵百,我要學便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便教授他兵法。青年時的項羽曾經在浙江目睹秦始皇出巡,見那浩浩蕩蕩的陣勢,項羽不禁脫口而出:“我可以取代他。”可見他的遠大誌向和英雄氣概。

後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之後,項羽也和叔父舉兵共同響應,項羽在一次戰役中獨自斬殺了許多敵人,展現了非凡的能力。24歲的項羽,就這樣開始了他傳奇的軍事人生。

公元前208年,項羽與秦國將領章邯在巨鹿大戰。巨鹿之戰是項羽的一個天才之作,是軍事史上的典範。項羽率楚軍與秦軍九次較量,使秦軍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終於迫使章邯及其殘兵投降。

秦朝被推翻以後,項羽在鴻門設宴招待劉邦,史稱“鴻門宴”。鴻門宴是項羽永遠無法彌補的缺憾,他剛愎自用,不聽勸告,沒有在宴會上殺掉劉邦,結果日後被劉邦所困而自殺身亡。

項羽雖有英雄氣節,但也有殘暴的一麵,他坑殺了秦國降兵二十多萬,失了人心。打下天下建都城的時候,不選擇戰略要地,卻選了自己的故鄉,原因無非是要讓故鄉人知道自己如今富貴了。

因為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項羽失去了很多謀臣義士,也失掉了民心,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慘敗。在垓下被劉邦的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率殘兵衝出重圍,逃到烏江邊時隻剩自己孤零零一個人,他覺得沒有臉麵見江東父老,於是沒有上船逃走,而是在烏江邊自殺身亡。

項羽的一生既是輝煌的一生,也是悲壯的一生。項羽是天才的軍事家,但卻遠遠不是天才的政治家。盡管這樣,他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戰和彭城之戰,千百年來依然足以光耀軍事史。

(二)動人心弦的巨鹿之戰

我們都知道大秦的軍隊是何等的雄風,橫掃六國,打遍天下。然而我們也知道秦的短命。秦國的江山之所以坐得短暫,有其複雜的綜合原因。但是給予大秦最沉重打擊的,便是項羽的傑作—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不是項羽與常人的較量,而是英雄與名將的較量。項羽的對手是久經沙場的名將和勁旅。巨鹿駐紮著兩支秦軍隊伍。一支是赫赫有名的王離帶領的邊防軍,大概有二十多萬人。另一支由大將章邯帶領,也同樣作風剛猛。所以項羽的對手是四十萬的正規軍隊以及當時的一代名將。

但是項羽的軍隊相比之下讓人覺得勢單力孤,人數隻有五六萬,主力軍隊隻有三四萬,是他叔父項梁的殘軍和他自己的親兵,其餘的都是收編的各路雜牌義軍。所以項羽的軍隊是個大雜燴,戰鬥力沒有經過測試,指揮起來肯定是有難度。並且,項羽不能打持久戰,因為他的糧草供給不足;也不能逃跑,因為逃跑的路上會被秦軍趕上。當時在巨鹿和項羽同一立場的,還有各路的諸侯援軍,大家都知道這一仗關係重大、影響深遠,但卻都怕自己的軍隊被強大的秦軍消滅,所以都在一旁觀望,沒人願助項羽一臂之力。

然而,所謂天才,正是善於審時度勢,排除萬難,以自己最強攻擊對方最弱,從而贏取勝利。

項羽立刻就發現了秦軍的弱點,王離軍圍巨鹿,章邯軍駐紮在他的南麵,負責築甬道運輸糧草以及隨時準備救援。所以隻有切斷他們之間的聯係,集中自己的最強力量攻打其一,才有可能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