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雄出少年
霍去病是西漢的傑出將領,大將衛青的外甥,他以年輕、“善騎射”、勇於衝殺、敢於帶兵深入而聞名於世。霍去病的一生是短暫的一生,但也是輝煌燦爛的一生。他未滿18歲就主動請兵出征,多次擊敗匈奴,是令匈奴聞風喪膽的戰神。24歲病故。
霍去病的家庭比較特殊。他的母親是平陽公主府的一名女仆,名叫衛少兒,在與平陽縣的小吏霍仲孺私通以後生下了霍去病。霍去病尚在母親腹中的時候,這位小吏就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孩子的父親,所以霍去病就成了私生子。霍去病從小生活在下層人群中,生活十分艱苦,但這也養成了他勤奮、肯吃苦、堅毅的品格。他努力學習,從小就練就了騎馬、射箭、擊刺等各種武藝。
後來,他的姨母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中,很快成為夫人,地位僅次於皇後。從此以後,衛氏家族就開始步步高升。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家族的平步青雲居然改變了匈奴長期侵擾漢族的曆史。
在漢武帝以前,邊境地區常常受到匈奴的侵略,但是麵對野蠻的匈奴,國家總是戰敗,束手無策。所以“和親”也就成了國家經常使用的手段。當年劉邦為了平息戰爭,就答應把公主嫁出去,呂後當然不舍得把自己的女兒嫁出去,於是就認了一個平民家的女子做女兒,將其遠嫁他鄉。
然而從衛氏家族崛起以後,這種百年不變的麵貌竟然煥然一新。
公元前130年,漢武帝派兵分四路出塞。隻有第一次領兵的衛青,出上穀直搗龍城,斬殺匈奴七百多人。從此,衛青的軍事才華得到認可,武帝經常命他出征。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再次組織了對匈奴的反擊戰爭。這時霍去病不滿18歲,但是他聽說舅舅又要出征了,便心懷壯誌地向漢武帝請戰,武帝見他年輕英勇,就同意了,封他為驃姚校尉,由衛青挑選了八百名英勇善戰的騎兵歸他指揮。他率領著這支分隊超前大軍數百裏地,在茫茫大漠裏追擊敵人,最終斬殺了兩千多個敵人,抓獲了單於的叔父,斬殺了單於的祖父。
霍去病初戰告捷,以自己的實力宣布軍事史上的一顆新星誕生了,而且不是一顆普通的新星,是漢家最具威懾力的一員大將!
之後,霍去病連連創下非凡的戰績,大戰河西、決戰漠北。由於他戰功顯赫,武帝封他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霍去病被封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後,有一次出河東,過平陽時,與生父霍仲孺初次相見。此時他的生父僅僅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小吏,然而難能可貴的是,霍去病竟然跪倒在地說:“我很晚才知道我是您的遺子。”身為一軍之將、國家重臣,霍去病對這個小吏如此尊敬,沒有任何埋怨奚落之情,他原諒了這位從沒撫養過他一天的父親。後來,霍去病又將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回京城,留在身邊栽培成材。
霍去病一生在外征戰,出生入死,茫茫大漠留下了他與漢騎兵多少足跡,落日餘暉又照下了他們多少身影。我們讚歎他這種為國忠勇的豪情,我們也欽佩他不以家事為念的精神。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為他修了一座豪華的府第,叫霍去病去看看是否滿意。不料想霍去病竟然嚴肅地拒絕了,他對武帝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這短短九個字擲地有聲,飽含耿耿忠心和豪情壯誌。武帝也大為感動,從此更加寵愛霍去病。
然而可歎的是,霍去病剛剛被封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兩年,就因病去世了。
這位少年將軍在世時,人們欽佩他、愛戴他;在他死後,人們都哀思他、懷念他。武帝本來就寵愛霍去病,這時更是悲傷,特意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邊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狀像祁連山的陵墓。霍去病的墓至今仍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石像,象征著他為國家立下的永不磨滅的戰績。
(二)漢騎兵威震塞外
霍去病所率領的騎兵,無論是八百人的“輕勇騎”,還是一萬人、五萬人的大軍,都是武帝特批的讓他自己精心挑選出來的優秀士兵。這些士兵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作戰勇敢,加上優良的儲備,所以霍去病的部隊是漢軍的一支精銳,戰鬥力遠遠強於其他將領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