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器晚成的將軍
西晉末年東晉初年,當時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開始大規模地入侵,此後情況越來越嚴重。南方少數民族種族繁多,到南朝時,竟然占據了南朝相當廣闊的一片地域。這些少數民族燒殺掠搶,使南方地區廣大百姓的生活不得安寧,朝廷的半壁江山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後來,這些南方少數民族終於遇到了克星,一位威震南疆的將軍出現了,他在知天命和花甲之年使敵人聞風喪膽—他就是沈慶之。
沈慶之,生於今天浙江一帶,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將領。他並非像霍去病一樣英雄出少年,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將軍,40歲的時候尚不出名。
少年時候的沈慶之,是一個有理想的人。399年,五鬥米邪教教主孫泰的侄子孫恩發動了有名的孫恩之亂。當時沈慶之未滿18歲,也跟隨同鄉的人一同與叛亂軍作戰,並且表現得很勇敢。
然而,他的軍事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叛亂被鎮壓下去之後,鄉裏的百姓都失散遷徙了。沈慶之也隻好去種田耕地了,自己養活自己。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沈慶之30歲了,依然沒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也許正是因為南方少數民族的猖狂,南方百姓的苦恨,軍事天賦超群的沈慶之才從默默無聞的人群中凸顯出來。
沈慶之的哥哥沈敞之是趙倫之的征虜參軍。有一次,沈慶之去看望他的哥哥,恰巧遇見了趙倫之,經過一番交談,趙倫之覺得沈慶之是一個很有理想、很有才華的人,便讓自己的兒子—竟陵太守趙伯符任命沈慶之為寧遠中兵參軍。沈慶之去了之後就開始幫助趙伯符反擊來侵犯的野蠻人,他摸索著總結出了一套對付野蠻人的方法。而趙伯符自從有了沈慶之的幫助,每次作戰都會取得勝利,趙伯符因功勞顯著,得了將帥之稱。
而沈慶之僅僅是殿中員外將軍。後來,一個重要的轉機來臨了。430年,沈慶之隨趙伯符一起參加了河南之戰,趙伯符途中生病,半路返回。於是沈慶之有機會與當時北宋的頭號名將檀道濟一起北伐,並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回來之後,檀道濟在文帝麵前誇獎沈慶之忠謹曉兵,這樣大家才了解了他的能力。於是文帝讓沈慶之領兵防衛東掖門,後來回京後做了淮陵太守。這個時候他已經四五十歲了。
領軍將領劉湛知道了沈慶之的才能後,想把這個人才拉攏到自己身邊,誰知沈慶之一臉正氣地拒絕了他,說道:“下官我是在省城十多年了,應該上調的時候就上調了,不想因這事煩累您。”不久之後,沈慶之果然轉為了正員將軍。
沈慶之這一生對皇帝忠心耿耿,不管時局怎樣,都毫無二心。
440年,文帝深夜召見沈慶之入宮,沈慶之穿著戎裝就來了。文帝見了非常驚訝,問他怎麼打扮成這樣。沈慶之說:“深夜召見我,一定是有非常緊急的事情,為了趕時間,我就不能準備衣著了。”皇帝對沈慶之的回答非常滿意,便派他去抓捕吳郡太守劉斌,並將其斬首。
之後,沈慶之被封為員外散騎侍郎。
幾年後,又被封為建威將軍,從此開始了他勇鎮南疆的輝煌的後半生。
他不僅是南蠻的克星,在北伐戰爭中也是戰績非凡,簡直是文帝的左膀右臂。另外,在宋朝的內戰中,沈慶之也始終對皇室忠心不二,為宋朝中央統治的穩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而沈慶之的人格更讓我們欽佩。455年,沈慶之已是年滿70歲的老人,便向皇帝請求辭去職務。皇帝念他這麼多年一直在戰場拚殺,便授予了他好幾個顯要的官銜,可沈慶之卻誠懇地回絕了皇帝。於是皇帝準許他辭職,給了他很高的待遇。沈慶之還多次請求皇帝降低他的待遇。名利雖是身外之物,卻千百年誘惑著世人的心,真是難得沈慶之淡泊自守,與凡事皆為利往的貪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465年初,沈慶之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拿著兩匹絹送給他,對他說:“這兩匹絹夠長了。”醒來以後,沈慶之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他對家裏人說:“也許我今年將不會幸免於難。兩匹,也就是八十尺。夠長了,沒有餘下的了。而我今年恰好80歲啊。”果然這一年,兢兢業業、忠心耿耿的沈慶之,因多次對皇帝誠懇進言而被皇帝賜死。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