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56個民族中朝鮮族的形成與發展,至今僅有150多年的曆史。但在短短的150多年中朝鮮族卻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在曆史、地理、科學、教育、體育、語言文字、文學藝術、醫藥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眾多著作問世。文獻按文種分為漢文文獻和朝鮮文文獻。因曆史的原因,大部分文獻形成於新中國建立後。進入21世紀後,眾多學者開始從各個學科對朝鮮族文獻進行全麵、係統地搜集、整理和研究,並總結了150多年來朝鮮族文化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為中國朝鮮族留下了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一、《延邊調查實錄》
《延邊調查實錄》(朝鮮文),沈茹秋著。延邊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該書前半部為漢譯版《延邊調查實錄》,後半部為朝鮮文原版《延邊調查實錄》。沈茹秋(1904~1930年),本名榮海,號如囚,字茹秋,筆名為沈茹秋。《延邊調查實錄》是沈茹秋先生的遺著,該文曾在20世紀20年代末在延邊進步人士經營的《民聲報》上連載發表。《延邊調查實錄》為作者在北平政法大學(作者入學後,校名改為北京大學第三學院)讀書期間著述的遺稿,由《民聲報》社長關俊彥、總編輯張軍實等人根據當時中、朝有誌之士的願望和要求,搜集遺稿“棗梨”“訂峻”而發表的。該“實錄”由敘言、延邊之沿革、間島名稱之由來、概況、延邊救亡策略等5章組成。“實錄”記載了延邊的曆史沿革及20世紀20年代延邊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麵的實際情況,內容極為豐富,材料翔實。該實錄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的罪行,力說了中國掌權者,借朝鮮亡國覆轍之鑒,防止倭寇入侵蠶食、吞並之悲劇在華重演。該實錄中所提出的“延邊救亡策略”,誠然有其曆史的、世界觀的、認識的局限性,但作者千方百計揣摩出對付倭寇的策略,這一革命創造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其中,延邊“應劃特別區域”的主張是大膽的,有遠見卓識的。盡管存在著曆史和世界觀的局限,但卻是認識和研究20世紀20年代延邊曆史方麵少有的珍貴的朝鮮族文獻資料。
二、《中國朝鮮族通史》
朝鮮文,金春善主編。延邊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共三卷。該書是國內出版的首部中國朝鮮族通史,是記述中國朝鮮族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的大型曆史專著。內容按曆史時期分為清朝時期、中華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4篇。此書在編纂的整個過程中,充分發揚學術民主,汲取各方意見,融入了國內外朝鮮族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深入係統地介紹了中國朝鮮族的發展曆程,包括朝鮮族政治、經濟、文學、教育、宗教、藝術、體育、民俗等諸多方麵。在2011年新聞出版總署、國家民委共同組織的“首屆向全國推薦百種優秀民族圖書”活動中,該書入選百種民族優秀圖書。
三、《朝鮮族簡史》
《朝鮮族簡史》編寫組編寫。1986年延邊人民出版社同時出版發行了漢文版和朝鮮文版。國家民委民族問題5種叢書之一,也是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之一。2009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修訂本。該書是國內公開出版的第一部朝鮮族簡史,全麵係統地反映朝鮮族的曆史、地理、經濟、文化、社會的基本情況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曆程、成就和經驗,是目前國內最有權威的朝鮮族簡史,是了解朝鮮族曆史的一部很好的教材。
四、《中國朝鮮族曆史足跡叢書》
朝鮮文,樸昌昱主編,《中國朝鮮族曆史足跡叢書》編委會編,1991~1999年民族出版社出版。該叢書按不同曆史時期分成8卷,包括第一卷《開拓》、第二卷《火種》、第三卷《烽火》、第四卷《決戰》、第五卷《勝利》、第六卷《創業》、第七卷《風浪》、第八卷《改革》。該書記載了中國朝鮮族移住到中國至1992年的發展曆程,是反映中國境內朝鮮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流血犧牲、艱苦奮鬥的史料彙編。這套叢書對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積累民族革命鬥爭史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
五、《中國朝鮮族革命鬥爭史》
楊昭全等著,200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為我國首部全麵、係統闡述朝鮮族革命鬥爭的大型學術著作。內容主要有:朝鮮族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與漢族等民族一起反抗清朝的封建統治和反抗日本侵略的鬥爭;朝鮮族在公元20世紀10至20年代與漢族等民族一起反對日本侵略勢力、國民黨政權、封建勢力的鬥爭等;朝鮮族在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下與漢族等民族一起抗日的鬥爭曆程;朝鮮族在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下與漢族等民族一起在解放戰爭中的鬥爭曆程。該書層次分明,條理清楚,所引用的史料極其豐富。編寫組大量引用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內外相關史料和論著,全麵、係統、深入地闡述每件事情的始末和有關人物。朝鮮族革命鬥爭史是朝鮮族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中國革命鬥爭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撰寫朝鮮族革命鬥爭史,宣傳朝鮮族與漢族等各族人民一起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長期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中做出的光輝業績與貢獻,對朝鮮族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鼓舞鬥誌,更好地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加快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2009年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朝譯本(金春善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