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是誰精心謀殺了美男子潘安?(2 / 2)

司馬倫這個時候已經年過六十,糟老頭子一個,沒多少主見,一切主意都由第一心腹孫秀來拿。經過官場的多年摸爬,孫秀早已修煉得油頭滑腦。他看準這是個掌握國家大權的絕好機會。他給司馬倫算了筆帳:迎立太子成功,則賈南風必然下台,上台後的太子年少氣盛,必然會有獨掌天下,到時咱們還得坐冷板凳去。所以,為了不白忙活一場,不如幹脆用計迫使賈南風幹掉太子,咱們再利用民憤收拾賈南風,最後王爺您鏟奸有功,天下不就是您的了?司馬倫樂樂嗬嗬地接受了這條詭計,然後放出風去,說有人準備幫助太子複位,鏟除賈後集團。賈南風一聽慌了,想都沒想就派人毒死了太子。借口有了,孫秀和司馬倫大搞串聯,先後把通事令史張林、省事張衡、殿中侍禦史殷渾等人拉入自己麾下,打出為太子報仇的旗幟發動政變,一舉幹掉了賈南風和她的全家。舉事成功後,司馬倫把孫子輩的燕惠帝升為太上皇,而自己則作了皇帝。同時晉封孫秀為中書令,掌握朝中大權,成為西晉王朝的實際統治者。

一個小人得誌,必定會有一幫人被踩在腳底。孫秀的大腳已經對準了潘安。潘安抱著僥幸的心理去試探問他是否還記恨自己當年對他的責罰,得到的一句咬牙切齒的回複——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換作別人早開遛了。但潘安不是別人,他是個書呆子,賴在洛陽不走,想著某天局勢有變,興許還能升個官。相比之下,他的侄子潘尼腦子靈光,看情形不妙,一溜煙跑回了家,躲過了這次殺頭之災。

在賈南風死了不到半年後,孫秀以潘安勾結當時與司馬倫作對的淮南王和齊王謀反為由,下令捕殺潘安,同時夷三族,連潘安的老母都不能幸免,史書記載:(潘)嶽母及兄侍禦史(潘)釋、弟燕令(潘)豹、司徒掾(潘)據,據弟(潘)詵,兄弟之子,已出之女,無長幼一時被害。更為可悲的是,潘安死了之後,沒有人敢正式收斂他。直到司馬倫和孫秀後來被齊王幹掉,那位跑回家的侄子潘尼才又跑了回來,給潘安的屍體找到了個像模像樣的地方埋了。

人千萬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吟詩作賦、造福一方百姓是潘安的專長,但論專營取巧、明爭暗鬥他完全是個門外漢。表麵上看是他站錯了隊,但在那個牆頭變換大王旗的時代,白天還正確的隊到晚上可能就是錯的,賈後尚且不能自保,何況他一個小文人呢?所以,人一定要做真正適合自己的事。那麼在今天這個競爭異常的時代,什麼是最適合你的事呢?自我所能、對手所弱、市場所需三者的交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