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史上考試時間最長的狀元(1 / 1)

李蟠,字仙李,號根閹,為清朝康熙三十六年的狀元。此人雖然官運不長,而且任上政績平平,但若論狀元經曆,他卻是中國曆代狀元中空前絕後的一位,因為他曾舉創下了中國狀元中的三項紀錄:考試時間最長的狀元、帶幹糧最多的狀元、清朝唯一來自徐州的狀元。那麼他的考試時間是多長呢?如果從排隊入場的時間算起,他用了整整二十四個小時!至於他帶的幹糧,是三十六個饅頭,而且是古代那種實麵的(是不是想起了豬八戒)。下來我就仔細為大家解讀下這位清代奇人。

李蟠祖籍原本在河北正定,元朝末年,他的祖上跨過黃河,千裏迢迢遷到徐州(徐州差一點在清代就出不了狀元了)。他的爺爺和我國抗戰時期的平原遊擊隊的隊長李向陽同名,從小學習刻苦,在明朝天啟年間考上了舉人。明朝的舉人很受歧視,相當個縣令都是難上加難,所以李向陽一輩子也沒撈到什麼像樣的官做。到了父親李合那輩,運氣就更背了,隻在明朝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南明小朝廷裏做過幾天拔貢。不幸的是趕上改朝換代,一輩子也沒撈到個肥缺。有這樣的家庭背景,李蟠自幼刻苦讀書,下定決心要在科舉場上大幹一場,給爺爺和父親爭口氣。他敢這麼想是有資本的,因為他打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讀書可以一目十行,寫文章也總是一氣嗬成,無需修改。由此,無論是他的老師、老爹,還是鄉親鄰居都十分看好他,認定他將來一定金榜題目。果不其然,李蟠在會試、鄉試中一路過關斬將,直接衝到了殿試。

清朝的殿試在今天故宮的保和殿舉行,很多時候皇帝都要親自駕臨現場觀摩。考生們能挺過這一關,那麼從今往後就是國家幹部了。在同鄉人眼裏,憑李蟠的本事,闖過殿試一定不是難事。然而,人人都有缺點,李蟠也不例外,他本人有三個致命的缺點:一是字寫得不好。字是出馬槍,曆代的科舉都比較偏重書法,一手爛字別說是考狀元,就是當縣官都沒指望;二是腦子反應慢,考試時間一般都有限製,要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考題就必須腦子足夠快,反應要足夠靈敏。而且,殿試的考題一般由皇帝親自圈定,難度可想而知,要是半天蹦不出個把字,那還了得;三是他身材高大,十分能吃,一頓飯能幹掉兩三個人的口糧。一時半會兒還應付得了,但是時間長了就會犯餓。籍著以上三大缺點,清朝曆史上最搞笑的狀元登場了。

參加殿試的考生在早上四更天就摸黑起床了。李蟠知道自己的肚子不是省油的燈,所以提前一天準備了三十六個饅頭,準備考場上頂不住的時候來上兩口。清朝的殿試時間是有規定的,交卷時間最遲應該在當天的傍晚。當天的考試情況如何呢?據記載,所有考生都很準時,趕在傍晚前交了卷,唯有肚子大、筆跡差、腦子慢的李蟠奮戰了一個白天,還未完成答卷。當然,李蟠不停的啃窩頭也耽誤了不少時間。

監考官也是人,也會餓,也會犯困。從早上四更一直坐到傍晚,渾身上下自然受不了了,所以他們就先後跑過去催促李蟠交卷。李蟠肚裏塞滿了饅頭,渾身還有使不完的勁,哪能這麼輕易就放棄了。開始他死皮賴臉不願交,後來被逼急了,就耍起了眼淚戰術,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哀求:“俺一輩子的前途全指望這一天了,請各位大人不要再催我,讓我成就功名吧!”監考官們本來挺有底氣,一看把人家孩子弄哭了,也有點不好意思,隻好忍著。原來還隻是忍饑挨餓,後來不得不忍著不讓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可憐的主考官們就這麼陪著李蟠一起耗,耗了足足二十四個小時,直到到次日的四更天才收上卷子。

按說遲交卷子這麼長時間,李蟠的狀元夢肯定告吹了。誰知康熙皇帝知道了這件事,認定慢功出細活,李蟠一定是位十年難得一遇的人才。在閱卷的時候,他對李蟠的答卷《廷對製策》格外關注。李蟠的二十四小時真不是蓋的,文筆機警,通篇渾然一體,對軍政、吏治、河防麵麵俱到,“臣聞古今則無善治河之法,而止有導河之法。逆而治之,修防然,堵塞然,顧泛濫之性,能保其不漲乎?……法莫若順其就下而歸之海,不得其歸,為閘為堤,適激其怒也;為引為支,僅緩其勢也……”。此前康熙本人寫過一篇《策問》,李蟠的文章與此文遙為相對,頗合皇帝本人的口味。康熙當即欽點李蟠為狀元,入國史館,篆修《大清—統誌》。李蟠本人因為考試時攜帶三十六個饅頭,一時廣為流傳,好事者給他起了個貼切的綽號——“餑餑狀元”。

曆史總是愛和人開些玩笑的,李蟠因科舉而成名,也因科舉而沒落。兩年後,李蟠被任命去擔任順天府鄉試的正主考。此次考試結果存在明顯的作弊行為,中第者多數是官宦子弟,輿論一片嘩然。康熙帝知道後,下令將李蟠打入大獄,事後被判流放關外。免職後的李蟠回到徐州,從此安心寫書,有《偶然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