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防製管理(2 / 3)

采取以健康教育為基礎,改爐改灶為主,其他方法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教育、動員群眾樹立主動防治地氟病的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防治機製,積極有效地預防與控製嚴重危害我省人民身體健康的地氟病。

二、工作目標

(一)總目標。

到2010年,使病區氟汙染狀況得到明顯控製。

(二)具體目標。

1.到2010年,全省農村中小學校開設地氟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開課率100%;病區的鄉(鎮)衛生機構能夠提供地氟病防治健康谘詢和行為幹預等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務。

2.到2010年,全省農村中小學生和病區家庭主婦防治地氟病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85%和70%以上。

3.到2010年,病區改爐改灶率達到75%,受益人口達到1000萬人以上;90%以上的新建爐灶在5年後使用性能良好,居民正確使用爐灶率達到95%以上。

4.到2010年,病區群眾能基本正確采用避免氟汙染的幹燥與儲存糧食的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衛生習慣。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1.病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地氟病防治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防治工作領導和協調機製,將防治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主要領導的任期目標,實行目標責任製和責任追究製。要研究製訂促進地氟病防治工作的措施,廣泛籌集並統籌安排防治工作所需資源,解決防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2.各有關部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做好地氟病防治工作。

衛生部門負責將地氟病防治工作納入衛生發展規劃,把地氟病作為重點疾病加以控製,組織疾控、醫療機構做好病情調查、監測;對地氟病防治工作和健康教育進行技術指導、監測評價;指導病區群眾正確使用及維護爐灶;普及地氟病防治知識。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把地氟病防治工作列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切實加強地氟病防治能力的建設;統籌考慮並優先安排不具備生存條件的病區人口搬遷。

財政部門負責將地氟病防治工作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將上級撥款連同本級安排的預算資金統籌安排使用,實行全程監管,保證專款專用。

教育部門負責在全省中小學健康教育課程中增加地氟病防治知識內容。

科技部門負責組織對地氟病防治的科學研究,研究特重病區控製對策,探索氟骨症治療的有效方法。

民政部門負責將因氟中毒喪失主要勞動能力的農村特困家庭納入定期救助範圍,並優先提供農村醫療救助。

建設部門負責在病區的村鎮住宅建設中加強技術指導,推廣使用能夠有效避免室內燃煤汙染的村鎮住宅設計標準。

廣電部門負責組織廣播、電視等媒體開展地氟病防治知識宣傳,普及地氟病防治知識。

水利部門負責在有條件的病區實施小水電工程。

農業部門負責將病區改爐改灶納入農業沼氣池建設項目。

林業部門負責優先在病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項目。

扶貧部門負責將地氟病防治納入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

婦聯、共青團負責配合衛生部門向病區青年、婦女傳授地氟病防治知識。

殘聯負責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氟骨症殘疾預防、畸殘康複和康複知識的普及。

(二)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各級人民政府特別是病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地氟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動。要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媒上以專欄的形式,開設地氟病防治健康教育欄目,宣傳地氟病對人體的危害和防治知識。在農村中小學校開設健康教育課,並采取牆報、宣傳欄等方式,向學生宣傳地氟病的健康防治知識,增強青少年健康意識;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向社會、家庭宣傳地氟病防治知識,拓寬健康教育的普及麵。開展谘詢活動,宣傳防病知識,發放宣傳資料,解答群眾疑惑。開展建設文明村寨活動,讓地氟病防治知識進村入戶,使群眾養成正確的健康行為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播放有關地氟病防治知識科教片,不斷提高群眾健康意識與主動參與防病意識,形成群防群控的社會氛圍。

(三)積極推進以改爐改灶為主的綜合防治。

要充分調動病區各級各部門和群眾的積極性,采取國家、集體、個人和社會共同籌資的辦法,加大改爐改灶力度,確保群眾使用有排煙設施的爐灶,有效控製室內氟汙染;推進病區產業結構和種植結構調整,改變病區群眾的主食結構,有效降低攝氟水平;結合農村公路建設和小城鎮規劃建設,對生活和居住環境十分惡劣且受到嚴重氟汙染的村寨實施人口搬遷;修破補漏,改善農房保溫條件,改變群眾的生活條件;對因地氟病喪失主要勞動能力的農村特困家庭納入定期救助範圍,並優先提供農村醫療救助;對重症氟骨症患者實施康複治療,提高其生活和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