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曾經是全國燃煤型地氟病流行範圍最廣、患者最多、危害程度最大的省份。在一些特重病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十分突出,成為製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通過積極有效的綜合治理,病區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群眾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綜合防病能力明顯增強。特別是通過部省合作,加大資金投入,聯合攻堅克難,進一步推進了防製工作進程,提高了防製工作質量,使這一政府領導的地氟病防製殲滅戰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一是實現了病區防製措施全覆蓋。截至2010年底,貴州省累計改良爐灶352.22萬戶,病區家庭改良爐灶率從2004年以前的11.5%提升到99.34%,爐灶正確使用率達到96.11%,目標學生和家庭主婦燃煤型地氟病防製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96.32%和89.52%。二是疾病流行強度減輕,流行範圍縮小。2009年貴州省對16個病區縣(市、區)進行防製效果考核,有2631個病區村的8~12歲兒童氟斑牙患病率達到病區控製標準,被考核縣(市、區)的病區村達標率為89.64%。其中紅花崗、湄潭、息烽、開陽、白雲、花溪、烏當、惠水、龍裏、鎮寧10個病區縣(區)所轄病區村全部達到病區控製標準。三是貴州省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全國重點地方病防治規劃(2004~2010年)》目標任務,由原來病情最重的病區省份躍居防控措施全覆蓋的先進,為我國如期實現《全國重點地方病防治規劃(2004~2010年)》目標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四是衛生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消除燃煤型地氟病合作機製的成功建立和實踐製創新,是順應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的有益嚐試,效益顯著,影響深遠。
燃煤型地氟病為行為生活方式疾病,改變病區群眾長期形成的不良生活習慣並非一蹴而就之事。爐灶為高溫燃燒裝置,使用壽命有限,特別是煙管、爐圈等易損部件需要定期更換。爐灶使用壽命與日常維護保養密切相關。因此,防製措施全覆蓋之後,重點應加強防製工作後期管理,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與行為幹預,使病區群眾逐步形成穩固的健康行為,方能持續消除燃煤型地氟病的危害。“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基本消除燃煤型地氟病危害列為地方病的重點防製目標。我們相信,在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衛生部等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病區廣大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夠徹底驅散千百年來籠罩在貴州上空的地氟病陰霾,讓燦爛的陽光照耀我們美麗的家鄉,讓我們的病區群眾不再受到地氟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