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領導,如果能勇於認錯,不但能給下屬留下好印象,而且還能及時挽回因過錯而造成的損失。勇於承認錯誤,不僅沒有失去領導的“麵子”,而且還會使領導在下屬心目中的威信大增。而有些領導總擔心自己在員工麵前承認錯誤有失麵子,不成體統。有時明明錯了,卻難以開口,任錯誤繼續下去,這才是懦夫的表現。真正的領導者是有氣魄麵對自己的錯誤的,勇於糾正,下不為例。
但有時,職員提出的意見實屬片麵,作為領導,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氣,聽完職員的意見、批評,然後以全麵、確鑿的事例來向他解釋,使其心服口服。千萬不要聽了片麵言論就臉露不悅,顧左右而言他,一副十分不耐煩的樣子。下屬也並非不通情達理,聽了領導的解釋,也能體諒你的苦心,意見雖不能采納,但感到上司的真誠,同樣可以使下屬心中釋然,覺得受到了重視。
身為領導,不要整天一副一生無錯,隻走順路不爬坡的樣子,要能表現出領導風範,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大膽改正,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和業務水平,這樣才能在下屬中樹立威信。
今天是紅臉,明天是白臉
乾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在京劇裏,不同的臉譜顯示了不同的人物特征。所以演員在麵部化妝時都依據所扮人物的不同,塗以特定的譜式和色彩以寓褒貶。其中紅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剛烈,白色表示奸詐。領導術中紅白臉術就是取其京劇臉譜的寓意,但它要比京劇中簡單化的臉譜要複雜得多,它是寬猛相濟、德威並施、剛柔並用的綜合雜糅馭下法。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世間這麼大,什麼人沒有呢?麵對不同的人事,領導者老唱一種調,老用一種方式馭下是萬萬不行的,還需靈活多變,打、拉、推相結合。紅白臉相間也就是一文一武,一張一弛,既有剛柔相濟,又含恩威並施,互相包含,各盡其用。任何一種單一的馭下方法隻能解決與之相關的特定問題,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對人太寬厚了,便約束不住,結果無法無天;對人太嚴格了,則萬馬齊喑,毫無生氣,或官逼民反,天下大亂,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兩全。高明的統治者深諳此理,為避此弊,莫不運用紅白臉相間之策。有時兩人連檔合唱雙簧,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有更高明者,則像演技一流的演員,能根據“劇情”的需要集紅白臉譜於一身。今天是溫文爾雅的賢者,明天變成殺氣騰騰的武將。曆史上不乏此類用權高手。
李世勣,原姓徐,後降唐,唐高祖李淵認為他不忘故主李密,“不背德,不邀功”,特賜姓李,從此改為李世勣。
李世猛文武兼備,多次建功,封為英公。在其任並州大都督長史16年中“令行禁止,民夷小不服”。唐太宗為此誇他:“隋煬帝勞百姓,築長城以備突厥,卒無所益。朕惟置李世勣於晉陽而邊塵不驚,其為長城,豈不壯哉!”後來又把他擢升為兵部尚書。
唐太宗很是看重李世勣。一次李世勣患暴疾,禦醫開的藥方需須灰做藥引,太宗將自己的胡須剪下,為之和藥,世猛頓首出血泣謝。太宗回答道:“為社稷,非為卿也,何謝之有!”後李世民曾就托孤一事對李世勣說:“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無以逾公,公往不負李密,豈負朕哉!”世勣流涕辭謝,發誓對新帝盡心輔佐,死而後已。
但李世民臨終前不久,把兒子,即後來的唐高宗李治叫到床前,對他說出了如下一席話:“李世勣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仆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當父親的故意唱白臉,作惡人,貶抑良輔,目的是把好人留給兒子去做,人情讓給兒子去施。高宗即位後,按照其父的叮囑,馬上將李世勣予以提拔重用,自然李世勣對李治肯定是感恩戴德。惟以死來相報了。這是父親唱白臉,兒子唱紅臉,聯袂出演的一出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