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這一節裏,我將為大家介紹墨家學派的代表著作——《墨子》。《墨子》立意服務人民,雖包羅萬象,但卻從群眾出發,用淺白的語言將深奧的知識介紹給廣大勞動人民,是諸子百家中最貼近百姓的一部書。
《墨子》是墨子及其弟子、後學所著,是記載墨子言論和墨家學派思想資料的總集,是墨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全書共71篇,現存53篇,主要涉及哲學信仰、政治倫理、軍事思想、邏輯以及數學和物理學等內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自然科學專著,楊向奎先生曾根據這本書評價墨子是“科聖”。
《墨子》集中反應了墨家的主要思想,概括起來即《墨子·魯問》所雲:“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熹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淩,即語之兼愛、非攻。”具體包括:
一、兼愛非攻。這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其中包含著平等和博愛的意思。在具體做法上,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之所以會出現各種不平等現象,都是人們不相愛的結果。
二、天誌明鬼。這是墨子思想的又一大特點。墨子認為“人不分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因此上天平等地兼愛天下百姓,君主如果違背上天的意願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反之,就會得到上天的獎勵。墨子不但堅信天地間有鬼神存在,而且認為它們對於人間君主或貴族會賞善罰惡,忠誠地維護上天對百姓的兼愛。
三、尚同尚賢。尚同即要求君主與百姓上下一心,共同實行義政。尚賢即選賢任能,甚至選舉賢人做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要從賢人中選舉,百姓也應該服從國君。墨子要求國君了解民間疾苦,隻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更好地治理國家,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墨子十分重視尚賢,把它看成治理國家的根本,反對任人唯親,要求不拘出身地任用賢人,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
四、節用節葬。墨子提倡節儉,反對君主、貴族的鋪張浪費、久喪厚葬,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推崇,《墨子》一書也因此流芳百世。
《墨子》有哪些藝術特色?
《墨子》一書語言質樸、實用,無過多奢華與修飾,缺少文采但卻邏輯嚴密,體現了為普通百姓服務的思想。書中多用事例來說理,於小事中體現大道理,說理透徹,耐人尋味,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同時還開創了中國論說文的先河。
墨子是何許人?
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末、戰國初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出身低賤,自稱“北方之鄙人”,人稱“布衣之士”和“賤人”。他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後又自行創立墨家學派,與儒家針鋒相對,在先秦首先揭開了百家爭鳴的序幕。
墨子一生廣收生徒,著書立說,還曾出任過宋國的大夫,並到過衛、齊、楚、越等國宣揚自己的主張。
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宣揚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誌、明鬼、非命,兼愛構成了他整個思想的核心。他宣揚統治者應該愛護人民,反對戰爭,但在其整個思想體係中軍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
墨子有《墨子》一書流傳於世。
大開眼界
關於墨子生於何處,現有書籍沒有明確的記載,曆史上也存在宋人說、楚人說、魯人說、印度人說等多種說法。
宋人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因此曆代學者認為墨子是宋國人,這種說法一直流行到清代。
楚人說:清代畢沅在給《墨子》作注時,根據《呂氏春秋》上的注解,參照墨子與魯陽文君的對話,推定墨子是魯陽人,即楚人。
魯人說:清代孫詒讓根據《墨子·貴義》“墨子自魯即齊”,《墨子·魯問》“以迎墨子於魯”,《呂氏春秋·愛類》“公輸般為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提出墨子是魯國人的主張。
印度人說:印度人胡懷琛在其撰寫的《墨翟為印度人辨》《墨子學辨》等論著中提出墨子是印度人的主張。他認為墨不是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蠻狄”的音轉。而且墨子長得黑,主張兼愛、非攻,顯示墨子應該是婆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