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一節我將為大家介紹《聊齋誌異》。這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被認為是文言小說之集大成者,曆來享有很高評價,郭沫若曾評價它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聊齋誌異》是我國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的蒲鬆齡。

蒲鬆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從小就熱衷功名,但卻屢考不中,為生活所迫,便靠設館教書養家糊口。現實的遭遇使他深刻認識到科舉製度的腐朽和封建仕途的黑暗,因此與下層人民建立了密切的聯係,為他創作《聊齋誌異》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在編寫《聊齋誌異》的時候,他為了搜集素材,曾專門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隻要講故事,就可以免費在茶館裏喝茶,然後再把聽來的故事整理寫到書上去。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了《聊齋誌異》這一深受世人喜愛的不朽名著。

《聊齋誌異》共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鮮明的短篇小說,小部分是篇幅短小、具有素描和特寫性質的筆記。蒲鬆齡從題材內容來看,《聊齋誌異》中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類:反映社會黑暗,揭露封建統治階級壓迫、殘害人民的罪行。如《促織》《紅玉》《夢狼》《續黃粱》《竇氏》等;

第二類:反對封建婚姻,歌頌真摯愛情。如《嬰寧》《青鳳》《阿繡》《青娥》《鴉頭》等;

第三類:揭露和批判封建科舉製度的黑暗。如《葉生》《考弊司》《賈奉雉》《司文郎》《三生》等;

第四類:歌頌被壓迫人民的反抗鬥爭精神。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類:總結生活中的經驗教訓,勸戒、諷刺世俗民風。如《種梨》《畫皮》《嶗山道士》《瞳人語》《狼》(三則)等。

《聊齋誌異》雖然多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但卻曲折地反映了17世紀中國社會廣闊的現實生活,涉及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表達了作者鮮明的態度,因此成為研究中國曆史的一部重要的參考資料。小說的寫作風格,也直接影響了清代文言小說的創作。

《聊齋誌異》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聊齋誌異》成就巨大,影響深遠,其藝術特色曆來值得稱道,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在作品的取材和主題的表現上,以小見大,巧妙構思,通過普通百姓的離奇遭遇,揭露統治階級的腐朽。

第二,情節曲折多變,引人入勝,通過驚心動魄的情節安排,真實地展現主人公複雜的思想感情。

第三,結構嚴謹,敘次井然,情節描寫始終僅僅抓住讀者心理。

第四,描寫生動細致、逼真傳神。這也是全書突出的藝術特色,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技能。

蒲鬆齡是何許人?

蒲鬆齡(1640—1715年),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蒲鬆齡出身於一個逐漸沒落的地主家庭,他自幼聰明,19歲時便以縣、府、道3個第一考取秀才,但以後屢試不中。為了維持生計,蒲鬆齡不得不開館教書。後受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前往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71歲時蒲鬆齡撤帳歸家,過了一段悠閑的生活。雖然蒲鬆齡一生沒有進入仕途,卻有幸步入文學的高雅殿堂,一部《聊齋誌異》讓他流芳千古,受到後人的大力推崇。除《聊齋誌異》外,蒲鬆齡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

大開眼界

《聊齋誌異》意境奇幻,書中多鬼怪描寫,英國新銳作家傑裏米·謝爾頓曾將它列為世界十大鬼怪小說之一,這十大鬼怪小說依次是托馬斯·品欽的《葡萄地》、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詹姆斯的《詹姆斯先生鬼故事集》、胡利奧·科塔薩爾的《動物寓言》、皮埃爾·布瓦洛和托馬斯·納爾塞耶克合著的《在死者中間》、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托妮·莫裏森的《愛人》、蒲鬆齡的《聊齋誌異》、馬丁·艾米斯的《別人》、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