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金獎(1 / 3)

第一節

張弼士夙願得償,終於釀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美酒。在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上,張裕白蘭地榮獲金獎,張弼士喜極而泣。可是,這位“釀酒大王”有沒有自己的苦衷呢?

張弼士晚年熱衷於賑災、投資辦學校、捐助社會福利等慈善事業。有文記載他的晚年:“奉儉薄衣,食有如寒素;敬食惜衣,一粒一絲不敢遺棄;惟濟人利物,不惜傾囊相助。”

真正是“克己複禮”,對自己刻苦得有如“寒士”,節衣縮食,卻對社會福利事業“傾囊相助”,這種品格令人仰慕。

——九口四年,他為廣東海防捐籌巨款。

同年,他還在汕頭購置房屋數十間,創辦了育善堂,並組織籌劃嘉興五屬福利基金,為外出學生輔助學費。

他被清廷任命為檳榔嶼管學大臣前後,在那裏捐資八萬元創辦了一所中華學校。校舍是一座兩層樓的方型大洋房,包括二十餘間教室以及理化室、圖書室、體育室、音樂室等,校舍旁邊還辟有一個大操場,規模很大。清廷為獎賞張弼士的辦學熱忱,曾頒發獎狀,賜予該校圖書十幾大箱。當時,新加坡尚無新式學校,華僑子弟隻好人英文學校或進私塾求學。張弼士力主“改良教育”,在星島創辦了新式華僑學校一一應新學校。此外,他還為香港大學捐資十萬元。港英當局為此授予他法學博士頭銜。為表彰他資辦學校的功勳,一九口五年,光緒皇帝賜贈禦書“聲教南暨”匾額一方。

在授匾典禮上,張弼士慷慨陳詞:“國家貧弱之故,皆由於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皆由於學校不興。我等旅居外埠,積有財資,眼看他西園之人,在各埠設西文學堂甚多,豈能教我華商之子弟”而我華商各有身家,各有子弟,豈可不設一中文學校,以自教其子弟乎?“張弼士不是教育部長,也沒有學過《教育學多,但他對”人才“與”教育“的深刻認識,足以讓後來那些竊居教育要職而褻瀆教育的人”汗顏——如果他們像張弼士二樣真有一顆愛國心的話。

在他的帶動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地的華僑相繼辦起了八所華文學校。

有文記載,張弼士“生平所辦中外慈善義舉,若水旱、荒災、賑濟、築橋、修路、醫院、善堂,贈醫施藥、濟生救死,所有善舉,靡不力為。”至於慈善公益事業,“無論中外,踴躍捐資,動累千百”。被人稱之為“惟利是圖”的商人,卻是“惟善是舉”,不知那些“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聰明人做何感想?

張弼士所從事的慈善事業,惟有他在南洋創業時的商業夥伴張耀軒可與其並駕齊驅。人稱他倆為“異緣”,個中有段佳話:

某年,張耀軒畫部起一“晦點”,星相家說,這是運氣不佳所致,恐有厄運。張弼士剛好在座,緣此而發感歎道:“善可消災,確乎不爽。若能力行善事,則何災不免?何福不臻?以後善舉,最好彼此同心,共同數目,代為題助,可乎?”張耀軒笑而答道:“災祥之說,素昧未信。不過,善善從長,多多益善。將來所捐善款,當彼此同題,君踐諾而行之。”自此,兩位張姓財東,同力濟資做善事,都惟恐居後。張弼士非佛教徒,卻連友共結“善緣”,其一顆菩薩之心,莫非也與“普渡眾生”的人“心有靈犀一點通”。

為此,一九一五年北洋政府內務部轉請代大總統袁世凱賜予“急公好義”匾額,作為嘉獎。

張弼士當然沒有忘記他情有獨鍾的釀酒事業。值得大書一筆的是:一九一四年五月一日,張裕的第一個售酒廣告在《申報多刊出。廣告的題目很醒目:“煙台張裕釀酒公司售酒廣告”。廣告中說明已在煙台本公司設立總發售處,並在上海英租界內設立分銷處,字號“裕和成”。

這則廣告表明張裕作為一個成熟的葡萄酒企業,曆經二十二年的始創階段已經走向國內外市場,一個嶄新的品牌即將接受史的檢驗。

《申報》創刊於一八七二年四月,是舊中國出版時間最長、最富有權威性的民間報紙,在中國新聞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因為“敢講真話”而令統治者視若洪水猛獸,以至在後來暗殺其主持者史量才、成為近代史上的大事。在く申報》刊發廣告可不是一件小事。當時張裕公司的總經理張成卿已經病危,臨終還想看到這則廣告。他說:“產品裏有形的東西講遠近,以節省費用;無形的東西,沒有遠近,要靠大報來傳名。”

這是針對當時有人非難說“舍近求遠”而發的。當時的煙台,尤其是天津,也有若幹小報,以傳播達官貴人的緋聞為能事,專門渲染坤角的隱私,讀者也著實不少,發行量也很可觀。但張弼士有交待,決不跟這種格調低下的小報打交道:“有人讀報不假,卻無人買酒。試想那些隻對他人褲襠感興趣的,有幾個是雅人?張裕酒讓他們喝了也太可惜了!”

後來,張裕酒的廣告多次在《申報》上亮相。一九一五年,《申報》的一則廣告寫道:“煙台張裕葡萄酒公司高月白蘭地自開售以來,荷蒙中外人士歡喜,同聲讚美毋庸贅言。惟高月白蘭地曾經暫脫,現又到,並加三星為證。此布。”由於張裕酒的高品質,銷售網絡迅速鋪開。當時《申報》記載:張裕公司在南昌、九江兩埠設立分銷處,字號為“湧興裕”;並在漢口碼頭城恒馬路恒浙祥愛國公司、蘇州觀西華興國貨公司、蚌埠頭道街東盛號、重慶小校場人和公司設立了代售處。此外,張裕公司還在香港、新加坡、檳榔嶼等地或自設棧房,或附搭行號,作為屯酒出售之所。

張裕的事業走向了頂峰。

展中國和華僑的產品。展期結束,即改為中國商品“模範市場”,借以推銷國貨,忙得不可開交,其日的就是為了“喚起邦人振興國貨之思潮”。

張謇充任遊美商業報聘團團長,率先開辟國際經濟合作渠道,想利用美國資本開發東三省,其中“中美合資銀行”的計劃尤為美國商界所注重。但是,張謇又被袁世凱拉去奔走於南北之間了。

張弼士就擔任了中國實業考察團團長,前往美國考察,並且受到了當時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接見。張氏後裔珍藏的く先考弼士府君生平事略》中有這樣的記述:

時充任赴美國考察團團長,府君年齡已七十以上,猶遠涉重洋,往返數萬航程,藉此考察商務。並與美國政府磋商,聯合美資本家籌備中美銀行,妥訂章程,歸國報命,仍照前議資一千萬元,兩國分任,府君個人承認三百萬元,餘二百萬元由各省商會招募。

張弼士建設中美合作銀行的計劃因袁世凱貿然稱帝而流產,但他卻用自己的實幹精神證明了他確實是一個真正的商人。當各派係政客間爭名奪利,互相傾軋,鬧得不可開交時,他不是如張謇之流,以為到了“天下舍我其誰”的時候,如同歡慶盛大的節日,“玩”得盡興。相反,他對此十分不滿,稱其為“大埔的豬仔墟場”。

大埔那裏有買賣仔豬及替養豬戶閹割仔豬的市場,為張弼士提供了精彩的比喻。如他所言,到後來連張謇都做了“政治祭壇”的犧牲品,也可以說是當了一名“豬仔”。張弼士不一定有先見之明,隻是由於厭惡而對之嘲諷,卻也可見一個以實業為自己人生目標的大商人,是何等精明了。二世人皆知張裕酒一路風光,每一步都有獎章在閃光,最後登峰造極,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其實,這是一個不斷“爭雄”的曆程,需要從頭說起。

博覽會當時叫“勸業會”,是近代東西方各國間發展經濟合作,促進貿易交流的重要形式。

——九〇六年,意大利在密拉諾舉行博覽會,清廷接到邀請後,諭令各省“備品赴展”,但僅是空洞號召,並無任何具體措施。

張謇不畏難窘,在各地普遍消極時,請“目能辨魚類,口能說漁具”的溫州人郭鳳鳴,“備運賽品”赴賽。回國後,郭鳳鳴寫成《意大利萬國博覽會紀略》、《調查歐西實業紀要》兩書。

張弼士讀了這兩本書可謂憂心如焚,他實在是坐臥不寧,寢食不安。因為博覽會場總麵積為八十三萬平方米,中國商品陳設僅有漁業占四百平方米,不足展台的千分之一,與人口幅員極不相稱;且展品大多粗劣,正如後來魯迅先生批評的那樣,把“鴉片煙槍、女人纏腳布”都當成了“工藝品”,在那裏丟人現眼。

這對張弼士的刺激實在太大了:號稱“地大物博”的中國,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又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什麼在世界展會上卻隻有區區幾項漁產品得獎?難道國人的聰明才智就比洋人差?不!他從不相信所謂“優秀民族”的鬼話,中國人同樣是聰明的。意大利展會的丟醜全在於當局,不能認真地組織產品備賽,才導致奇聯大辱。所以,他對於中國即將舉辦的南洋勸業會寄予很高的希望。

——九〇九年,清廷批準開辦南洋勸業會,地點定在江寧。江蘇十分積極。當時張弼士任廣東商會會長,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他組織協讚會、物產會、出品協會,舉辦地區產品展覽,並選擇優良產品送引:江寧赴賽。當然沒有忘記他的“拳頭產品”——張裕酒。

——九〇年六月五日,南洋第一次勸業會在江寧(南京)正式揭幕。

展覽會規模很大,全部產品大約一百萬件,共分二十四部四百四十類,內容十分豐富,參觀人數達二十餘萬。在中國近代經濟活動中堪稱空前。

張裕的葡萄酒會上獨領風騷,榮獲超等文憑獎。

張弼士為這次博覽會而振奮異常,但卻不是因為得了這個超等文憑獎。“在國內得獎算什麼本事?”他想要那“文憑”上鐫刻著洋文。他的振奮是因為有司終於肯為振興實業辦點實際事情了。

盡管這次勸業會帶有濃鬱的“民辦色彩”,連經費也大半出自江蘇商會,但至少在形式上還有個“朝廷批準”,臨時任命的“會長”。

早就該這麼辦了!早這麼辦中國就不至於孱弱到任人宰割的局麵了。

不久,各省也相繼舉辦自己的物品博覽會。

——九一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張裕公司生產的高月紅葡萄酒在山東物品展覽會上獲優等褒獎銀牌。這次山東展覽會實際上是為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做準備的,要評選出參賽物品。就在這一年,在南京召開的南洋勸業會上,張裕各種酒又榮獲超等獎狀和優等獎章。這年的十一月,因張裕公司“資本巨大,出口尤多,信用顯著”,經農商部呈準,當時的總統袁世凱為張裕公司題寫“瀛州玉醴”匾額。當時的農商總長是張謇,這裏有沒有“答謝”的意思不得而知;自江寧首屆南洋勸業會籌備以來,曆屆展會,張弼士都不遺餘力地予以支持。作為此項事業的創始人和主持人的張謇,當然對張弼士感激備至。當然張裕的各種酒也經住了各種考驗。

九一五年張謇去職以後,張裕酒又榮獲國民政府農藏部的特質獎章所有這些都可看作是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的前奏。

九〇三年至一九一五年,美國人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鑿通了巴拿馬運河。自此,太平洋與大西洋在運河處貫通,再也無須繞道萬裏走麥哲倫海峽了。航線的縮短使美國人感到又受益又風光,決定於一九一五年召開“慶祝巴拿馬運河開航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以示慶賀,並顯示其國力。應邀參加者共四十一國。中國作為國際博覽會的初賽者,第一次在世界上“亮相”。

張弼士以中國實業報聘團團長的身份,率團並攜帶張裕酒參加了這次規模空前的博覽會。

——九一五年一月,包括張裕酒在內的中國展品被陸續送往展區。展區總麵積達五萬平方英尺,足夠萬物擺放,萬人出人。博覽會會址選在美國舊金山海灣與陸地的交彙處,占地六百二十五英畝。中國參賽的酒類主要擺放於農業館、食品館和中華政府館。

張裕酒在農業館展出。農業館是典型的東方式建築,鬥簷翹然,在那些多廊柱的威尼斯式、多重窗的查理式建築群中,十分醒目,更加濃了東方的神秘色彩。

二月二十日午時十二點整,籌備三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開幕,美國總統威爾遜致辭。

賽會至十二月四日結束,曆時九個半月。

博覽會開幕的第一天,參觀者絡繹不絕,人數達二十一萬六千人,而到中國館參觀者竟達八萬人。無疑,他們是被東方古國的神秘感所吸引,以“好奇”著稱的美國人爭相來“獵奇”。美國政界要人,包括前任總統與時任副總統親臨誌賀。二月十五日中午,這些政要再次光臨中國館,並品嚐了包括張裕酒在內的十幾種中國名酒。博覽會期間,參觀中國館的人數超過一百九十萬人。其會刊萬國博覽會快訊》以及く舊金山報》都將中國出展情況和中國名酒介紹見於報端,並評價道:中國名酒裝潢典雅,風味獨特,又以冰晶而顯其長,受到諸國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