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關於改革物資管理體製的初步意見》。《初步意見》認為,過去以"條條"為主的物資管理製度,權限集中過多過大,管得過寬過死,破壞了"統一認識、統一政策、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的原則,限製了各方麵的積極性,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因此,物資體製要按照加強中央的統一計劃,擴大地方的管理權限的原則進行認真改革。設想的初步改革意見是,主要原材料和設備由中央統一分配。實行在中央統一計劃下,地區平衡、差額調出、調入的物資分配製度。地方"五小"企業生產的產品,不納人中央統一分配。地方企業生產的主要原材料和設備,完成國家計劃以外的超產部分,原則上不納入中央統一分配。文件發出後,全國開始了以下放企業、實行包幹製、精減機構為主的工業管理體製改革試點,至1970年全麵展開。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又稱"珍寶島事件",指1969年3月蘇聯軍隊悍然入侵我珍寶島地區,中國邊防軍被迫進行自衛還擊的中蘇兩國邊界武裝衝突事件。
事件的發生有著深刻的曆史背景和現實原因。自19世紀中葉始,沙皇俄國通過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強占了中國東北及西北地區的大片領土,使兩國之間形成了長達7500多公裏的共同邊界。邊界問題成了兩國政府之間長期懸而未決的曆史遺留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談判方式解決我國同周邊國家的邊界問題,在解決之前維持邊界現狀。在中蘇關係穩定友好時期,兩國邊界問題被擱置一邊。50年代中期後,蘇聯大國沙文主義表現日趨明顯,遭到中國黨和政府領導人的抵製,兩國關係逐漸緊張起來,邊界問題隨之浮出水麵。1964年2月,在中國政府多次建議下,中蘇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但並未取得任何進展。1965年,中蘇兩黨、兩國關係破裂後,蘇聯為迫使中國屈服,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頻頻舉行針對中國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對中國進行軍事威脅。與此同時,蘇聯不斷在中蘇邊境特別是未明確劃分歸屬的地段挑起事端,侵人中國領土領空,綁架、殺害中國邊民,毒打中國邊防軍官兵。從1964年2月到1969年2月,蘇聯挑起的邊境事件達4189起。珍寶島事件是中蘇兩國關係破裂以來蘇聯在兩國邊境上製造的一起最嚴重的邊境衝突。
珍寶島位於中國黑龍江省東部的虎林縣虎頭公社(今虎頭鄉)虎頭大隊(今虎頭村),在烏蘇裏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長1700米,寬500米,麵積0.47平方公裏。它原是烏蘇裏江西側中國江岸的一部分,後因江水衝刷才形成南北狹長的小島,到枯水期仍與中國江岸相連。因其兩頭尖、中間寬,形似中國古代的元寶,故名"珍寶島"。它東與蘇聯隔江相望,相距400餘米。每到冬季,江麵冰凍厚達2米以上,可行駛汽車、坦克。珍寶島以西還有珍寶西島,以北有七裏沁島,以南有長脖島。
珍寶島及上述幾個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即使根據沙俄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珍寶島也無可爭議的屬於中國。《條約》規定:"自烏蘇裏河口而南,上至興凱湖,兩國以烏蘇裏河及鬆阿察河作為交界。其二河東之地,屬俄羅斯,二河西屬中國。"雖然條約中沒有明確規定兩國在烏蘇裏江中的邊界位置及江中島嶼的歸屬,事後也沒有勘分烏蘇裏江和黑龍江的水界,但是依照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凡通航界河的邊界劃分,均以主航道中心線為邊界線。珍寶島及上述島嶼均位於烏蘇裏江主航道中國一側,當屬中國領土。在1964年中蘇邊界談判中,蘇方代表也同意兩國在江中的邊界和島嶼歸屬應按照主航道中心線劃分,這實際上已承認了珍寶島及上述島嶼是中國領土。在事實上,珍寶島也一直由中國管轄,上島建房、捕魚、種菜的都是中國公民,巡邏守衛島嶼的也是中國邊防軍。但是,在1964年的邊界談判中,蘇方代表承認的劃分江中邊界及島嶼歸屬的原則卻沒有在中蘇兩國的國家間條約中得到確認。蘇聯政府拿出《中俄北京條約》的附圖,以1861年勘界前沙皇俄國單方麵繪製的一條紅線為界,企圖證明珍寶島等地區屬於蘇聯。實際上,這條紅線隻表明沙皇俄國以烏蘇裏江和黑龍江為界的意願,不能表明邊界線在江中的確切位置和江中島嶼的歸屬。中國代表表示不能同意,蘇聯官員也曾承認紅線不能表示江中邊界的確切走向。然而,蘇聯政府卻以此為據,企圖侵占珍寶島等地區。從1967年1月到1969年2月,蘇聯邊防軍14次侵入珍寶島。蘇聯報紙公開揚言,如果中國軍隊再敢上珍寶島,就武力解決。蘇聯遠東軍區司令也叫嚷要"做好戰鬥準備"。珍寶島地區的形勢已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
3月2日上午9時許,蘇聯邊防軍70餘人,乘2輛裝甲車、1輛卡車和1輛指揮車,由蘇方下米海洛夫長和庫列比亞克依內兩個邊防站出發,越過冰凍的界河,侵入珍寶島。他們兵分四路,企圖迂回包圍正在島上進行正常巡邏的中國邊防軍。當中國當地邊防站站長孫玉國率領的第一巡邏小組剛剛散開時,蘇軍首先開火,打倒了幾名中國邊防戰士。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經過1個小時的激戰,擊斃蘇軍上尉伊萬等38人,擊傷20餘人,擊毀裝甲車、卡車、指揮車各1輛,迫使蘇軍撤回到蘇聯境內。中國邊防部隊犧牲17人,重傷11人,輕傷24人,失蹤通信員1人。同日,中國政府向蘇聯政府提出最強烈抗議,並警告蘇聯政府:"如果你們一意孤行,繼續挑起中蘇邊境武裝衝突,必將遭到中國人民堅決的回擊,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隻能由蘇聯政府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