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梟雄當國 第335章 七年之癢(1 / 2)

七年,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可能就是她青春的全部。不遠千裏從西夏國來到中原準備與大宋和親的仙菲公主李玉瓶,在洛陽冷宮裏住了七年,奇跡般的活了下來。

七年之中,楚天涯一共來看過李玉瓶十四次。每年的春節一次,中秋一次。但二人交談的話語一共不超過一百句。最初,李玉瓶一直在用她的驕傲與冷漠挑戰楚天涯的忍耐;到了後來,她就變得真正的心如死灰,請人在冷宮裏建了佛堂,整天與青燈古佛為伴,準備渡此殘生。

這一天,晴,端午佳節。大宋的西域遠征軍在大元帥劉子羽的率領之下,凱旋而歸。洛陽歡慶,楚天涯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大南門相迎。

七年過去,楚天涯也到了青春極盛的而立之年。他的身軀沒有因為驕奢淫逸而發福走形,而是變得更加的挺拔健碩;氣度沉穩眼神內斂,哪怕是立於汪洋一般的人群之中,卓而不凡的氣宇總能讓他鶴立雞群。

男人的氣度,要養。不光是有歲月的凝煉就可以,還需要足夠的經曆與挫折的打磨。這七年來,曾經縱馬馳騁的楚天涯將主要經曆放在了治理大宋內務之上。結果他發現,古人誠不相欺——打天下易,守天下難。

文治,遠比武功更加繁複與龐雜,無數次的讓他焦頭爛額。大宋的吏治本就十分的完善與複雜,如同一片廣袤的森林一般枝繁葉茂盤根錯節。楚天涯就像是一名樵夫,要想在這片大森林裏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遠比當初率領兵馬對抗女真、平叛江南要難了上百倍。

所以,七年的時間下來,楚天涯發生了不止一次的脫胎換骨的改變。當初那個鐵血鐵腕的大宋太師,如今更多的是用剛柔並濟的手法來處理國家事務。以往他更多的是依靠河東義軍當中一群核心人馬,現在身邊有了更多的書生文人作為他的智囊。隨著大宋國家重心的轉變,朝堂之上進行了多次的換血與更迭。此前因為戰爭而完全掌控了朝堂喉舌的軍武主戰派,慢慢的退讓出一些權力與空間,而讓專精於治國的文仕有了立足之地。

這樣一來,朝堂之上文武經過七年的磨合也可以說是較量,兩派人馬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而楚天涯就居於正中對兩派人馬進行權衡與製約,如同大宋真正的君王那樣,行使天子之職。而大宋原本的天子趙桓,從七年前開始就有了做傀儡的覺悟。七年來,每次上朝他就隻做一個擺設,回到皇宮就與嬌妻美妾安心玩樂,楚天涯有什麼吩咐他就一概照辦。因此,至少表麵上看來,皇帝與太師的相處,十分融洽。

但是有極少數的幾個人知道,七年來,趙桓不止一次的對楚天涯提過要將皇位禪讓與他,都被楚天涯拒絕了。

七年前,楚天涯就已經是位極人臣的魏王;現在,仍是魏王。屬下不是沒有人攛綴過楚天涯讓他繼位,但都被他喝退或是說服。總之,楚天涯一直都很謹慎也很聰明的守著最後的底線,絕不稱帝。因為,一但他接受禪讓,就會在一瞬間由治亂護國之功臣,轉變為欺主竊國的逆賊。目前,太平了七年的大宋才剛剛恢複一點元氣,北方還有女真宿敵未滅。這種時候隻要楚天涯敢稱帝,大宋內部必然離心離德亂作一團,給外敵可趁之機。

一紙之隔,就是天堂與地獄。

楚天涯不想這些年來的努力付諸東流。

劉子羽將西征大軍在營外駐紮,然後率領主要將佐進入洛陽麵聖。

洛陽內外,一片歡騰。七年的時間,劉子羽在西域一帶締造了一係列的奇跡。他不僅僅是幫助西夏國打退了入侵的耶律大石,還平定了西夏國內的數次叛亂,並將西域七個小國納入大宋的治下成為附屬國。此外,節節兵敗的耶律大石不得不步步退縮,退出領土三百多裏,仍被劉子羽兵臨城下殺到了國都。

這個時候,戰爭已經進行了六年有餘。用兵在前的劉子羽得到了楚天涯的密令,不可斬盡殺絕。於是在陣前逼降,代表大宋與西遼簽訂了盟約。從此,發展迅猛以襲卷之勢幾乎一統西域、曾經不可一世的西遼,也對大宋俯首稱臣。

雖然這一紙盟書並不能對西遼產生絕對的製約效力,但是至少,西遼國的元氣被劉子羽打到重傷,而且背負了一個沉重的枷鎖。以後耶律大石如若膽敢做出任何背叛大宋的事情,那就將成為千夫所指,大宋國出師討伐時就可以振臂一揮而應者雲集。對於西遼國的內政,大宋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去幹涉。

西遼都乖乖的俯首稱臣了,蒙受大受福蔭與救護的西夏國,自然不會傻到什麼也不做。西夏國主李乾順馬上宣布承認大宋為宗主國,從此每年向大宋納貢獻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