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梟雄當國 第338章 敬畏【大結局】(1 / 3)

【永遠敬畏那些,為了你的生而自己去死的人!——楚天涯】

.

光興二年的春夏之交,宋金兩國的戰爭打到現在已經持續了十六個月之久,燕山府的爭奪戰仍然沒有分出個高下,雙方將士死傷無數,活著的疲憊不堪。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已經不是將帥的謀略與士卒的勇武能夠完全左右勝負的了。兩國都盡起傾國之力來打這一仗,持久的鏖戰打的是兵馬錢糧,拚的是結合國力!

楚天涯之所以隱忍了七年才決定打這一仗,就是因為他早早就認定了戰爭勝負的最終歸屬,要由結合國力來決定。當初他之所以攜帝親征去平定江南的康王叛亂,也就是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內憂,再合力對抗外患。

事實證明,楚天涯的這幾步棋還是走對了。

燕山一役曠日持久,金國的本土終究是貧脊的,拚不過坐擁富饒中原與江南大宋。他們砸鍋賣鐵咬牙死抗,這麼些年來依靠劫掠四方、推翻遼國積累下來的這份家業,很快就在燕山一役燒了個一幹二淨。相比之下,大宋的國內總體是寧靜和平的,光是這一年來的稅收和皇糧就足以支撐嶽飛的北伐軍再吃三年!

如果不是金兀術這個“天才”在燕山府全力抵抗住了嶽飛和馬擴的合圍,金國早該是一敗千裏土崩瓦解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勝負的天平向著有利於大宋的一方傾斜。

就前線的雙方將士們來說,一年多的選征與戰鬥,早已讓他們沒有了最初的火熱激情。熬到現在,都是在咬牙堅持。大宋的“募勇士詔”頒發了半年就撤消了,太多的青壯前來投軍,朝廷無法全部的安頓和武將他們。半年之內,河北三鎮與太原雲中各添十餘萬後備役。加上出征在外的三十多萬大軍,大宋投入這一場戰爭已經共計將近六十萬人馬!

反觀金國這一邊,他們投入了舉國之兵四十萬,先後又從其他庸附部落和周邊各國征發十餘萬援軍前來,投入總兵力也將近六十萬了。

雙方兵力超過百萬在燕山彙戰,史無前例。

每每得知金國增兵,楚天涯非但不憂,反而暗喜。因為他知道,金國在燕山府投入的兵力越多,他們的國力消耗得越快,後勤也就更難保證。與此同時——他們的內部和後方就更加空虛!

雖然大宋也快要被這一場戰爭壓得喘不過氣來,但大宋的優勢就在於家底雄厚幅原寬廣,江南一帶這麼多年來可是沒有遭受什麼戰亂的,那裏有大宋至開國起就積攢下來的無數錢糧。這個時候正好拿來投入戰備!

光興二年五月,消失在人們視線當中許久的老將宗澤,突然“橫空出世”,他在早前平定江南斬露頭角的張叔夜、時立愛等人輔佐之下——率領一支從未公然露麵的大宋水軍,悄然從登州出發橫跨渤海直取金國東京,遼陽府!

金國不是沒有準備,他們早就料到大宋有可能從水路攻擊。但是,女真畢竟是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馬上民族,他們用騎兵橫掃了河北擺平了遼國,幾時又會真的重視海岸?就算有水軍,他們又能有多少戰鬥力?

和嶽飛一樣,老將宗澤和張叔夜都已經韜光養晦得太久了。就算是河北打到如火如荼,他們也像往日一樣恪守楚天涯的號令,不敢邀戰不敢招搖,安安心心的在潛心操練。

直到楚天涯覺得時機成熟,一聲令下,早已按撩不住的大宋水軍像一頭出匣猛獸,直接從登州跨海而擊猛撲遼陽,從這裏撕開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硬生生的開辟了宋金大戰的,第二戰場!

隨著宗澤與張叔夜在遼陽的成功登陸,戰爭的天平就被徹底打破了。遼陽府身為金國的東京陪都,可以說是他們的老剿會寧府最後的壁壘。宗澤和張叔夜率領的水軍突然出現在這裏,讓整個金國陷入了空前的恐慌!

如果他們攻陷東京,那麼就將直接麵對會寧府,直接就能去搗毀金國的心髒,活捉他們的皇帝完顏吳乞買!到時候,就算金兀術在燕山府打勝了又能怎麼樣?整個金國都將滅亡,金兀術即將變成喪家之犬無根之萍!——而且,隻要陽遼府陷落,遠在燕山的金兀術的糧道和後援就將徹底斷絕,他想要就此打勝嶽飛,根本不可能!

陽遼登陸,就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金國,兵敗如山倒!

金兀術不得不放棄了燕山府這個國門橋頭堡,揮師回援。嶽飛趁勢拿下燕山,並與馬擴等合兵一處一路乘勝追擊,勢如破竹擴境千裏,直抵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