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後記(1 / 1)

在抗日戰爭時期,武鄉成為八路之都、抗戰之都,成為八路軍抗戰的堅強後盾,八路軍總部與中共中央北方局將此確立為華北抗戰的首府,依托武鄉這片堅固的抗日根據地來指揮華北抗戰,這裏不僅駐紮了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師、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等高級黨政軍機關和高等院校;也駐紮了新華日報社、新華社華北總分社、《前線》、《黨的生活》、《抗戰生活》等一批指導華北抗戰的報刊雜誌;在這裏還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晉東南分會、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晉東南分會、晉東南文化教育界救國總會等許多文化團體;為支持抗戰,還有西北戰地服務團、八路軍電影團、抗戰建國教學團、婦女兒童考察團、作家戰地訪問團等文化團體及大批文化名人也紛紛從後方來到太行山區,武鄉成為華北敵後根據地的文化中心。

為全麵反映八路軍與武鄉的輝煌曆史,我們借助於長期從事軍史研究之便,在浩瀚的資料中,挖掘、整理、編寫出了這部書稿。主要就從活躍在武鄉的文化團體、報刊雜誌、劇團、重大文化活動等幾個方麵進行了記敘,同時集錄了在武鄉活動過的文化名人簡介。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曾參閱了《晉冀魯豫邊區出版史》、《太行根據地史料之文化事業》、《作家戰地訪問團史料選編》、《太行風雨》、《野火劇團》等書籍;以及八路軍紀念館、山西省圖書館、武鄉縣檔案館等有關單位的館藏曆史文獻資料和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同時我們還采訪了部分老前輩及其家屬,他們也提供了部分珍貴資料,比如王林之子王端陽曾發來令尊王林的照片及簡曆。在此對為我們提供資料的各單位與個人表示衷心感謝!我們在編寫過程中,還采用了一些曆史老照片,因無法與原作者聯係,敬請知情者見後與武鄉縣三晉文化研究會聯係。

盡管在編寫過程中做了很大努力,但由於曆史久遠,資料奇缺,還是未能完善,比如:曾活躍在武鄉的戲劇家辛鷹、巴比倫、陳曉等人,都因未能收集到資料而被落筆,這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希望有關專家學者、曆史愛好者以及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如有相關資料,敬請恩賜,以便再版時補充。

作者

2011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