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春秋(4)(1 / 3)

先軫入朝進見晉襄公,問起秦國的囚犯。襄公說:“母親代他們求請,我把他們放了。”先軫大怒,認為將士們拚力把他們從戰場擒獲,一個婦人說幾句謊話就把他們從國都釋放,毀傷自己的戰果、助長敵人的氣焰,亡國沒幾天了!說著說著對著晉君就往地下吐唾沫。晉襄公十分後悔,立即派陽處父去追趕孟明視等人,追到黃河岸邊,孟明視等已經上船離岸了。陽處父解下車左的驂馬,說是晉襄公要贈送他們,請他們上岸。孟明視等在船上叩頭辭謝道:蒙晉君的恩惠,不用我等的血塗軍鼓,使我們回歸秦國接受刑戮。秦君如殺了我等,死而不朽;如托晉君的恩惠得到赦免,三年之後,必將拜謝晉君的恩賜。這實際上是說三年之後必來報仇。

秦穆公衣著素服,在效外對著釋放歸國的將士號哭,說:“我不聽蹇叔的忠告,致使你們幾位蒙遭恥辱,這是我的罪過!”繼續任用孟明視等人。

殽之戰以及其後的秦晉彭衙之戰,使秦國向東擴張的戰略連連受挫,無法東進。於是,秦穆公就把戰略重點轉向西,展開了稱霸西戎的大業。

老子、莊子、韓非傳

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王朝藏書室的史官。

孔子到周,打算向老子請教禮。老子說:“您所說的,那些人連骨頭都已經腐爛了,他們的言論還存在。況且君子隻有處在能施展抱負的時代才擔當重任,處在不能施展抱負的時代就遮蓋麵目而混跡社會。我聽說,出色的商人善於囤積貨物,好像什麼都沒有;君子道德高尚,容貌卻顯得特別尋常。拋棄您的傲氣和貪心,裝模作樣和好高鶩遠,這些都不利於您的身體。我要告訴您的,隻是如此而已。”孔子離開老子以後,對弟子說:“鳥,我知道它會飛;魚,我知道它會遊;獸,我知道它會跑。會跑的可以準備網,會遊的可以準備綸,會飛的可以準備矰,至於龍,我無法知道,它乘風駕雲而到達天上。我今天見到老子,他和龍一樣啊!”

老子研究道和德,他的學說提倡自身隱姓埋名。在周居住了很長時間,看到周王朝已經衰敗,於是便動身離開。到函穀關,關令尹喜說:“您將要隱居了,勉強為我寫書。”於是老子就著書上下兩篇,論述對道和德的看法五千多字然後離開,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人說老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論述道家的作用,與孔子同時代。

原來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有人說他活了二百多歲,是因為他研究道義而且善於養生的緣故。

從孔子死後一百二十九年,史書還記載周太史儋進見秦獻公說:“起初秦國與周合並,合並五百年才分開,分開七十年才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有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有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弄清這些說法是對還是錯。

老子是有道德的隱士。

老子的兒子名宗,宗是魏國將領,分封在段幹。宗的兒子注,注的兒子宮,宮的玄孫假。假在漢文帝時做官,而假的兒子解是膠西王劉卭的太傅,因此在齊地定居。

世上學習老子的人就貶低儒學,儒學也貶低老子。孔子說“主張不一樣,不相互進行商量”,難道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嗎?

老子主張無所作為,聽憑萬物自生自滅;清靜自守,任憑人們返樸歸真。

莊子是宋國蒙縣人,名周。莊周曾在蒙縣漆園地方做小吏,和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代。他的學識沒有什麼不洞察的,但他的基本觀點與老子的言論相一致,因此他著書十多萬字,大抵都類似寓言。他創作《漁父》、《盜蹠》、《胠篋》,用來誹謗孔子,以闡明老子的主張。《畏累虛》、《亢桑子》一類作品,都是空發議論,毫無事實根據。但他善於屬文措辭,借事寓情,因此攻擊儒家、墨家,就連當代的飽學之士也不能自我開脫。他的議論宏闊豪放在於自我陶醉,所以即使是王公大人也不能器重他。

楚威王聽說莊周十分賢能,派使臣攜重禮迎接他,答應任命他為相。莊周笑對楚王的使臣說:“千金是優厚的待遇,卿相是尊貴的職位。您難道沒有看見郊祭時用來做祭品的純毛牛嗎?喂養它幾年,給它披上彩緞,將它牽入太廟。在這個時候,即使想做一頭小豬活下來,難道可以嗎?您趕快離開,不要玷汙我。我寧可在汙泥濁水中遊戲而自得其樂,不願被統治國家的人所羈縻,一輩子不做官,才能滿足我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