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之最
當曆史跨入戰國時代的時候,時間的坐標已經指向了公元前5世紀的末期。這個時候,在中華大地上經過長期的兼並戰爭,百餘家諸侯並立的局麵也已經不複存在。戰國初期,隻剩下了二十餘個諸侯國,其中以秦、楚、齊、魏、趙、韓、燕七國最為強大。戰國時代,由於社會經濟、階級關係的急劇變化,各國為了在頻繁的爭鬥中立於不敗,紛紛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進行改革,變法運動就這樣在各國之中此起彼伏地進行著。
最早的變法。而在風起雲湧的變法運動中,最早邁出這一步的就是魏國。這個時候魏國在位的國君正是魏文侯,他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在位期間,他禮賢下士,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先後任用了李悝、樂羊、吳起、西門豹、田子方、段木幹、卜子夏等人,開啟了戰國時代各國招賢養士之風的先河。
據說,李悝是孔子弟子卜子夏的學生,但他後來又別開天地,另立一門,成為戰國初期“法家”的創始人。魏國建國伊始,魏文侯便任用李悝為相主持變法。在得到國君的信任和同僚的支持之後,李悝在政治、經濟各個方麵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首先,他廢除世卿世祿的官爵世襲製,選賢任能。對於那些對國家沒有貢獻,完全依靠父祖輩的爵祿享有特權的人,剝奪其官職和俸祿,把這些官職和俸祿授予那些對國家作出貢獻的人。其次,他主持編製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經》,該書分為盜、賊、囚、捕、雜、具六篇,以此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再次,他鼓勵人們從事農業生產。允許自由開墾土地,提倡在一塊土地上雜種各種糧食作物,要求農戶在住宅周圍栽樹種桑,充分利用空閑地擴大農副業生產,為國家增加財富。第四,他大力推行“平糴法”,維護國家的經濟秩序。在豐年的時候,政府以平價收購餘糧作為儲備,保證糧價不至於暴跌;遇到荒年時,政府再以平價出售,保證糧價不至於暴漲,以此限製商人的投機活動,保護農民利益。第五,改革軍製。為了保證國家的常備武裝的來源,實行“武卒製”。中選武卒者免除全家徭役,並獎給田宅,有力地加強了魏國的軍事力量。李悝變法使魏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國力日益強大,能西破強秦,南懾楚國,威震中原,成為戰國初期首個強盛的國家。
最不近人情的改革家。在魏文侯招納的各色人才之中,有一個衛國人叫做吳起,他個性剛毅處事不拘於禮法。在年輕的時候,吳起曾到魯國拜孔子的弟子曾參為師。在就學的日子裏,吳起晝夜苦讀,百學不厭,曾參看到這個學生如此好學心中十分喜歡。後來,齊國大夫田居出使魯國,曾參便將吳起引見給他,田居也十分喜歡好學有誌的青年,便將女兒許配給了吳起。
一轉眼,吳起在魯國學習六年多了,但他從沒有回過一次家。曾參便問吳起道:“你離家遠遊,卻沒見你回過一次家,你心裏如何能夠安心呢?”
“老師有所不知,我曾向母親起誓,不能求得功名,不能得到榮華富貴,決不回家!”
曾參聽後大為不滿,他氣憤地問:“你可以向任何人起誓,但怎麼能向自己的母親起誓呢?這是不近人情的做法啊!”
從此,曾參轉變了對吳起的態度,開始討厭他。不久,衛國有人報信給吳起,說他母親思子成疾已經不治身亡了。吳起聽到這個消息後,便仰天大哭了三聲,接著就收起哀容,又開始和往常一樣的讀書了。曾參見到這個情形,不禁大怒,對吳起怒斥道:“吳起你真是太不像話了。你得到母親病故的消息,本應該立刻動身奔喪,而你卻無動於衷,可見你是個忘本之人。俗話說水無源就會枯竭,樹無根就會死去,人要是忘了本那最終會怎麼樣呢?”說罷,就將吳起逐出門去。
吳起離開曾參以後,又轉投他人學習。過了幾年,吳起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當上了魯國的大夫。這一年,齊國相國田和發兵攻打魯國,魯國大臣公儀休多次向魯穆公推薦起用吳起為將抗擊齊軍,但是都遭到了穆公的拒絕。原來,魯穆公雖然深知吳起有大將之才,但是一想到他的妻子正是齊國田和的女兒,便顧慮重重,害怕吳起不會一心一意抗擊齊軍。這件事傳到吳起的耳中,他就暗下了“殺妻表誌”之心。果真,不久吳起便殺了自己的妻子,並帶著她的人頭入宮去拜見穆公,說道:“我有心報國,但主公您卻因我的妻子而對我疑心不已。現在,我把妻子殺了,以消除主公您的疑慮。”穆公見狀,大驚失色,頓感吳起的狠毒無情,但考慮到不滿足吳起要求,反而會促成其助齊攻魯,於是答應起用吳起,任其為將率兵禦敵。吳起拜將之後,果然打敗了來犯的齊軍。不過,自從他做出了“母喪不奔”,“殺妻求將”的事情以後,魯國君民都深為厭惡,過了不久,穆公因吳起又暗通齊國,準備殺掉他,吳起這才出逃,投奔到魏國。好在魏文侯用人不疑,任命他鎮守西河,吳起也盡力報效,立下了不少戰功。可惜的是,魏文侯死後,吳起因參與魏國政爭,終被罷職。隨後,他又離開魏國投奔楚國,被楚悼王重用,封為令尹,主持楚國變法。不長的時間,吳起便將楚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國力迅速上升。終於在一次大戰中,楚國打敗了魏國,—下子威震了中原各諸侯國。可悲的是,吳起雖然治楚有方,但也得罪了許多楚國貴族,楚悼王死後,吳起便失去了支持,最終被楚國貴族射殺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