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戰國、秦(3)(2 / 3)

魏王聽後,心中慚愧,不久就敗興離去了。魏王與齊威王比富,他將一些寶馬香車看成寶物,而威王卻將人才看做是無可比擬的寶貴財富。所以,齊國能吸引天下名士紛至遝來,終能強盛。

古時候,人們有一種認識,就是說齊人“尚智辯,多權詐”,這似乎與現在人們稱讚山東人質樸、實在、豪爽之說大相徑庭,應該說這是齊地風俗古今的一大變化。司馬遷也在《史記》中對齊國民風有過評論,他說:“齊帶山海……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由此可見,即便是到了漢代,齊人風俗“智詐”、“巧偽”之說還是相當普遍的社會輿論。其實,齊人“多智”、“好議論”的人文風尚、早在“稷下學宮”中初見端倪。當時,稷下學宮既是當時思想家、教育家的聚散地,又是齊王“智囊團”的大本營,稷下先生擔負議政、備顧問、製禮的職責,幫助齊國設計治國藍圖、擬定典章製度。比如,齊宣王就喜愛文學遊說之士,十分禮遇稷下先生,讓他們“不治而議論”。這無疑說明了稷下遺風對齊地風俗的影響是不應被忽視的。

如果談到稷下學宮留給後世最大的影響的話,我們就不能不說一說中國古代的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了。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從國家到民間都給予教師很高的社會地位。而在稷下學宮的時代,這種傳統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揚。前麵我們講到齊王給予這些名士優厚的待遇和物質享受,充分聽取他們對國家政治的建議,足以說明齊國君民對這些“老師”的尊重。曾在稷下學宮“最為老師”、“三為祭酒”的荀子,把天、地、君、親、師並列起來,提到同樣崇高尊貴的地位。他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他認為,是否重視教師的地位與國家興衰存亡關係極為密切,他還曾預言:“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這就是說,如果國家能夠興旺,那麼必然是尊重老師的傳統起到了重大作用;如果國家看上去要衰亡了,就表明這個國家的尊師傳統沒有得到好的貫徹。荀子就這樣為尊師重教的曆史傳統奠定了理論基礎。

雖然說在戰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總是征伐不已,但是各國內部卻依然保持了尊師重教的傳統,對人才的培養和招納都不遺餘力,也都在政治上和教育上強調尊重教師的重要性。正是因為如此,那時的人們在觀念中才會對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有著深刻的理解,由此激發出人們對從事教師工作的人的愛戴。

孫龐鬥智

孫臏是戰國時代的著名軍事家。他的本名並沒有流傳下來,隻是因他受過臏刑(剔去膝蓋骨),所以被人們稱為孫臏。我們現在能夠了解的情況,隻是知道他是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人,生於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陽穀縣阿城鎮與鄄城縣一帶)。後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在齊國對魏國戰爭中發揮過決定性的影響。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關於孫臏的故事大都又與另外一個人有關,那人叫做龐涓。

據說,孫臏和龐涓是同學,都曾拜鬼穀子為師學習兵法。那時候,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為兄弟。後來因為魏王招求天下賢才,龐涓為求富貴下山而去。臨別前,龐涓發誓如能在魏國得到重用,一定保舉孫臏,以圖兄弟共同建功立業。龐涓到了魏國,果然被魏王重用,拜為將軍。不久,便領兵征討魏國周圍的小國,使宋、魯、衛、鄭等國紛紛臣服於魏。而且,龐涓還領兵打敗了當時很是強大的齊國!可是,後來有人又向魏王推薦了孫臏,魏王就派人迎接孫臏到了魏國,拜為客卿。而龐涓深知孫臏的才學遠在自己之上,心中妒忌萬分,於是就施毒計誣陷孫臏私通齊國。結果孫臏被魏王下罪,挖掉了膝蓋並被人在臉上刺上了字,成了殘疾人。但是,孫臏身殘誌堅,意誌並沒有消沉,他為了能躲過龐涓的暗害,就裝瘋賣傻起來,用計擺脫了龐涓的監視。

終於有一天,齊國的大將田忌得知了孫臏的遭遇,便及時地把情況報告了齊威王,愛才心切的齊威王當即命令要他無論用什麼方法,一定要把孫臏救出來,為齊國效力。於是,田忌派人利用出使魏國的機會,將孫臏藏於馬車之下送回了齊國。孫臏到了齊國,齊威王十分敬重他,很快給予了重用。

公元前354年,魏王任用龐涓為將,興兵攻打趙國。龐涓領兵一路過關斬將,兵鋒直指趙國都城邯鄲。趙成侯見狀,知道趙國一時無法抵擋魏軍,就馬上派人到齊國求救。威王本要拜孫臏為主將,命其領兵救趙,但孫臏建議道:“臣是殘疾之人,若當大將,會令敵人恥笑。請大王以田忌將軍為將,我來輔佐他。”於是,威王命田忌為將,請孫臏暗中協助,為他出謀劃策。田忌本來想要直奔邯鄲解除趙國之圍,但孫臏勸止他說:“我軍遠途解趙國之圍,必然會使將士們勞累不堪,而魏軍正好以逸待勞。況且趙將不是龐涓的對手,等我們趕到了邯鄲,趙國可能已被龐涓所滅。我看不如直襲魏國的都城大梁,並廣加宣揚,以便讓龐涓得知,他必定棄趙而自救。這樣,我軍就可以以逸待勞,相機出戰。那樣的話,形勢就大不相同了!”田忌聽罷,連連點頭,就按計行事。結果,龐涓果然中計。當時龐涓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攻破了邯鄲,但是魏軍已經疲憊不堪,突然得到魏都有危的消息,龐涓還來不及休整人馬,立即從趙國退兵,星夜馳援魏國。就在龐涓率部回援途中,人馬經過桂陵(今河南省長垣市附近),遭到了齊國伏兵的襲擊。原來,孫臏料定魏軍將經此回師,便率領齊軍主力在此設伏,大勝魏軍,斬殺魏軍兩萬餘人。最終,孫臏以“圍魏救趙”之計解了趙國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