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縣地處浙江省最南端,是溫州模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和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之一。蒼南瀕臨東海,與寶島台灣遙遙相望,西南與福建省福鼎市相毗連,北與平陽、西北與文成接壤,素有浙江“南大門”之稱。曆史上,蒼南一直屬平陽縣轄域,1981年從平陽析出獨立建縣,因地處玉蒼山之南,故取縣名為蒼南。
2011年,蒼南縣進行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將原有的36個鄉鎮調整為“十鎮兩鄉”,即靈溪鎮、龍港鎮、金鄉鎮、錢庫鎮、宜山鎮、馬站鎮、礬山鎮、橋墩鎮、藻溪鎮、赤溪鎮十鎮,以及鳳陽佘族鄉、岱嶺佘族鄉兩個民族鄉。縣政府駐靈溪鎮人民大道。全縣陸域麵積1261.08平方公裏,海域麵積3780平方公裏,耕地麵積42.06萬畝,林地麵積101.6萬畝。至2010年底全縣總人口129.8萬,其中佘、回等少數民族3萬多人,是浙江省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縣。蒼南縣漢族居民分屬閩海民係和江浙民係,分別通行閩南方言和吳語甌江片方言。
蒼南位於大陸黃金海岸線的中段,縣境地形北部寬闊,南部狹小,略呈倒三角形。境內交通便捷,距離溫州機場80公裏;104國道、甬台溫高速公路和時速250公裏的溫福鐵路橫貫境內;霞關、舥艚、炎亭等多個深水良港連接內外;78省道、龍金大道、世紀大道、環海公路等公路四通八達;沿海快速通道即將開工建設,是連接溫州都市圈、福州都市圈的重要節點,也是海西經濟區和長三角經濟區的共振區。
蒼南依山臨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暖濕潤,四季分明。蒼南是農林牧漁的綜合產區,自然資源豐富,名特優稀產品有四季柚、荔枝、甜橙、梭子蟹、對蝦、石斑魚等,許多產品遠銷海外。蒼南境內擁有“蒲壯所城”國家級文保單位、“玉蒼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濱海-玉蒼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其中漁寮金沙灘是中國東海大陸架上最大的金沙灘;擁有168.88公裏的海岸線,漁場遼闊,淺灘麵積190.4萬畝,可供圍墾灘塗7萬畝。蒼南礦產資源諸多,非金屬礦藏已發現43處17類,已探明的礦產有明礬石、高嶺土、葉臘石等10餘種。其中明礬石儲量1.9億噸,占世界明礬總儲量60%、開采量60%,故蒼南的礬山鎮素有“世界礬都”之稱。
建縣以來,“敢吃第一口,勇為天下先”的蒼南人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曾創造出股份合作製經濟、中國第一座農民城、農民承包經營民航客運班機航線、信息服務社、浮動利率、第一家私人錢莊、掛戶經營、糧油掛鉤、第一家私人典當行等諸多“全國第一”。進入21世紀以來,蒼南大力發展特色工業園區和浙閩邊貿市場,在龍港、靈溪、金鄉、錢庫等重點鄉鎮規劃總麵積達1萬餘畝的7個省批特色工業園區,目前已建成3000多畝,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之路。
蒼南塊狀經濟優勢比較明顯,集聚效應日益顯現,現已形成了印刷、塑料製品、儀器儀表、禮品、箱包、台掛曆、食品加工、棉紡業、商貿物流等眾多的特色支柱產業;形成了縣城中心經濟區域、龍港中心經濟區域、臨港新城區域、錢庫的江南箱包區域、金鄉的印刷台掛曆旅遊中心區域、大漁灣圍墾中心區域、馬站對台農業經貿區域、玉蒼山旅遊中心區域、宜山的棉紡經濟區域、礬山的礦山經濟區域等塊狀經濟區域。全縣包裝印刷和塑料行業的年產值分別約占全國的15%和20%。禮品行業年銷售額約占全國的10%,已形成和擁有“中國印刷城”、“中國禮品城”、“中國塑編之都”、“中國蘑菇之鄉”、“中國四季柚之鄉”、“中國紫菜之鄉”、“中國席草之鄉”、“中國人參鹿茸冬蟲夏草集散中心”、“中國台掛曆集散中心”、“中國箱包市場產業基地”、“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中國台掛曆禮品生產基地”、“中國梭子蟹之鄉”、“中國礦山井巷業之鄉”等14張“國字號”金名片。2010年蒼南縣實現生產總值254.80億元,財政總收入達24.2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