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特效藥(3 / 3)

這就給了李林甫借刀殺人的機會。

在給李隆基上了一道奏疏,他強烈建議派遣楊國忠到劍南地區領導平叛。

李隆基居然準奏。

楊國忠危險了。

他很可能有命去劍南,無命回長安。

不出意外的話,數月後,長安就會收到楊國忠為國捐軀的消息。

李林甫等的就是這一天。

被推上前線的楊國忠似乎一下子嗅到了死亡的味道,他知道這是李林甫給自己下的套,他必須跳出來,不然就真的國忠了。

辭別之日,楊國忠痛哭流涕,在向李隆基表達忠心的同時,也不忘將矛頭指向李林甫。

他告訴李隆基,自己有朝一日,恐怕會被李林甫害死的。

一次辭別,兩種功效:既表達了自己的忠心,又打擊了老冤家李林甫,看來楊國忠也是一箭雙雕的高手。

除了一箭雙雕,楊國忠還有一個關鍵的幫手,這個人便是楊貴妃。

在辭行的儀式上,楊貴妃也在場,她不是純粹的看客,而是在關鍵時刻哭天抹淚地給楊國忠幫了幾句腔。

就是這幾句幫腔,成了楊國忠仕途的推動器。

李隆基隨即安慰楊國忠說:你暫且去劍南地區待幾天,處理一下軍事要務。

我會掐著指頭等你回來,回來你就是宰相!原本李林甫指望借刀殺人,讓楊國忠上前線送死,沒想到,經過楊貴妃一攪和,居然變成了火線提幹。

或許,這就是命吧!刀沒有借成,舉起的石頭最終落在了自己腳上。

自此,李林甫出的氣比進的氣多,活在世上的時間,以前論天,現在論秒了。

基本無可救藥了。

不過,有一名巫師卻並不這麼看,他認為事情還是有轉機的,隻是需要一味藥引子就行了。

問題是這藥引子比較麻煩。

巫師說:隻要真龍天子來看上一眼,這病就能痊愈!這一句話,道出了李林甫的人生悲劇:他的人生因為李隆基信任而精彩,同時也因為李隆基的不信任而落寞,此時的他身上沒什麼病,他的病全在心裏。

李林甫聞言,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他渴望李隆基能念及舊情,到他的病榻前看上一眼。

這個願望最終還是沒能實現。

李隆基之所以不願意上門探視,是因為他怕染上李林甫病中的晦氣,但好歹君臣一場,於是便打了個折扣:李隆基登上華清池的高閣,衝李林甫家遙遙相望,並揮舞紅手帕作為信號;李林甫則由家人將病榻抬到院落裏,君臣二人隔空相望。

這次打了折的探視,非但沒能讓李林甫痊愈,他的病反而越來越重了。

不久,李林甫的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這個人對於李林甫的病情相當關鍵,他本身就是一劑特效藥。

毒藥。

來客正是楊國忠,前不久他剛剛抵擋劍南地區,後腳傳詔的宦官便到了。

傳李隆基詔令:楊國忠即日返回長安。

現在,楊國忠來到了李林甫的病榻前,跪了下來。

李林甫看著這個當年的小蘿卜頭,百感交集。

渾濁的老淚順著他的眼槽流了下來,他說出了他一生中最違心而又不得不說的話:我李林甫是死定了,您一定會接替我出任宰相,我身後的家事,就托付給您了!聽到這句話,楊國忠趕緊擺手,連稱不敢當,汗珠頓時布滿了臉龐。

李林甫和楊國忠,都是百年一遇的好演員,盡管一肚子的針鋒相對、你死我活,然而表現到臉上卻永遠都是惺惺相惜。

天寶十一載十一月十二日,開元天寶年間秉國時間最長的宰相李林甫去世,結束了自己生命不息鬥爭不止的一生:這是一個幹臣、能臣,同時又被戴上奸臣臉譜的人;這是一個行政能力突出,同時卻缺乏文采、被扣上不學無術帽子的人;這是一個出任宰相長達十七年的人。

他的宰相任期比姚崇長,比宋璟長,比張說長,比張九齡長,於是我們就陷入一個悖論之中:封建王朝最巔峰的盛世,大多數時候居然是由這樣一個被史書詬病不已的奸臣領導的。

人注定是複雜的,曆史注定是複雜的。

在李林甫之後,開元天寶年間最後一個著名宰相粉墨登場,這個人便是曾經的小蘿卜頭楊國忠。

這一年,正是天寶十一載,空前的盛世即將走到烈火烹油的巔峰。

關於那時的繁華,無數史書已經給予了描述。

相比而言,我個人覺得大詩人杜甫的《憶昔》頗為簡練,也更加經典: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隻可惜,這樣的好日子太短了!此去天寶十五載還有四年,大唐王朝的好日子也隻剩下了四年。

遙遙的,範陽鼓起……請看下集《唐史並不如煙之安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