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中國大幕由鄧小平南巡拉開。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作了係統的、深刻的總結。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作了精辟的闡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被確定為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以鄧小平南巡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誌,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人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月舉行的七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決議,將三峽工程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擇機組織實施。針對第三產業發展薄弱以致影響第一、二產業發展的局麵。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決定。
應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請求,中國政府於4月份派遣47名軍事觀察員和400名軍事工程人員組成軍事工程大隊前往柬埔寨,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標誌著熱愛和平的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在維護和創造世界和平的事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這一年,科技方麵的成就也非常突出。3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8月和12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城工業公司成功地將兩顆由美國休斯公司製造、澳大利亞經營的衛星用"長二捆"火箭送入預定軌道。7月,國家科委宣布"攀登計劃"全麵啟動,對於加強基礎性研究。攀登科技高峰,具有重大意義011月。由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的我國第一台通用100億次並行巨型機——銀河-Ⅱ計算機通過國家鑒定,這進一步縮小了中國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
這一年,我國體育健兒在巴塞羅那舉行的第25屆奧運會上奮力拚搏,共獲16枚金牌、22枚銀牌、16枚銅牌,使中國再次揚眉吐氣。
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
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進行視察並發表了重要談話。這個談話是在國際和國內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的曆史背景下發表的。
從國際上看,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兩極格局已經終結,新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世界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矛盾錯綜複雜。國際局勢動蕩不安,而亞太地區相對政治比較穩定,經濟增長比較快。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國來說,挑戰和機遇並存。而總的看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回旋的餘地很大,能夠繼續爭取一個有利於搞好國內建設的國際環境。從國內來看,經過三年治理整頓,國內經濟形勢有了新的發展。但是,這幾年的經濟隻停留在穩定發展階段,怎樣才能實現新的突破,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從黨內狀況和社會狀況看,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持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加快經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證。但另一方麵,在一段時間裏,對社會主義的本質認識,對於加快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對於"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及對社會主義的前途等,黨內和社會上的錯誤思潮仍然存在,特別是"左"傾思潮又逐漸滋長泛濫起來。
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刻,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談話。他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求實精神、豐富經驗和遠見卓識,從理論上深刻精辟地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談話貫穿了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即必須堅定不移地全麵貫徹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放開手腳,大膽試驗,排除各種幹擾,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不斷地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前進。他的談話有以下幾方麵主要內容:
強調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在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鄧小平反複強調,要堅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並指出,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不動搖。他還深刻分析了基本路線不能動搖的依據:首先,在總結了我國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麵的經驗的基礎上,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死路一條。其次,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十幾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基本路線是完全正確的,這是我們要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的根本依據。再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願望和要求。他指出,隻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
強調要加快改革開放。
針對當時改革開放的主要束縛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鄧小平提出了判斷改革得失成敗的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一論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標準,對於進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幹擾,推行改革開放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