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論證設計出的三峽工程建設方案采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大壩壩頂高為185米,一次建成,初期運行水位156米,最終正常蓄水位為175米,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水電站裝機總容量1768萬千瓦,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移民不間斷,20年移完。大壩壩址位於湖北宜昌三鬥坪鎮。施工總工期18年,第12年第一批機組發電。工程靜態總投資571億元。

年7月,國務院成立了以國務委員兼國家計委主任鄒家華為主任的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1991年7月9日至12日,對可行性報告作最後審查,並將審查報告和審查意見上報國務院。1991年10月至11月,全國政協、全國人大常委會分別派專門團組,對三峽工程又進行實地考察,普遍認為三峽工程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工程,早上早受益,越拖越被動。

年4月3目,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興建長江三峽工程議案,通過了《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將三峽工程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由國務院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選擇適當時機組織實施。

三峽工程是事關中國加快四個現代化建設、提高綜合國力、為21世紀發展增加後勁的關鍵工程。它的建設將進一步顯示中國人民的巨大凝聚力和社會主義製度的強大生命力。

三峽工程自1993年開始準備至2009年建成,工期共17年。正式開前為施工準備階段,按計劃完成了各項準備工作。1994年12月14日,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並在三峽大壩壩址——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舉行了長江三峽工程開工典禮大會。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典禮大會上說,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經過長達40年的論證,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又進行了近兩年的施工準備,現在已經具備了開工的條件。

經過建設者近3年的努力,1997年11月8日,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實現大江截流。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截流儀式上講話指出,這是長江三峽工程第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標誌著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第一期工程順利完成。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曆史新時期,我國實施的一項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環保等巨大綜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工程將於2009年全部建成,對我國勝利實現21世紀現代化建設的奮鬥目標、對未來中華民族的長足發展,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誌。新中國成立後的20多年,我國第三產業有所發展,但基本上處於被抑製狀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獲得了新的生機。第三產業的發展,對方便人民生活、促進生產發展、吸收勞動力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國第三產業還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為了適應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新形勢,1992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

年代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步伐,優化經濟結構,使國民經濟每隔幾年上一個新台階,是我國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過渡的戰略需要。從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規律看,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普遍高於第一、第二產業,對於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了明顯的促進作用。經過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消費領域逐步拓寬,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是促進第一、第二產業進一步發展和優化經濟結構的客觀需要。經濟結構不合理,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優化經濟結構,重要的是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是建立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經濟運行機製的需要。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體係是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三大目標之一。而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完善流通體製,促進生產資料、金融、技術、谘詢、信息、人才、勞務、房地產等市場的建立和有計劃商品經濟新秩序的形成,加快生產要素和合理流動和最佳配置,已成為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運行機製形成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