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正式代表1989名,特邀代表46名,代表全國5100萬黨員。大會的主要議程是:聽取和審查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審查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審議並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選舉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選舉新的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江澤民受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托,向大會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報告分四部分:(1)十四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2)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3)國際形勢和我們的對外政策;(4)加強黨的建設和改善黨的領導。江澤民在報告中對十四年的偉大實踐作了係統的深刻的總結,並提出,隻要堅持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第三步戰略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江澤民在報告中根據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的豐富內容和精神實質,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從九個方麵作了新的科學概括和係統闡述。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曆史階段,製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強調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和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要求。判斷各方麵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的目標,經濟上是在堅持公有製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政治上要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為主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精神上要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為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強調要實行對外開放。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要抓住時機,爭取每隔幾年上一個台階。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人們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必須改善和加強自身建設,必須依靠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必須依靠各族人民的團結,必須依靠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社會主義祖國的保衛者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在祖國統一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創造性構想。報告還指出。這一理論還有其他許多內容,還要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在實踐檢驗中繼續豐富、完善和發展。
江澤民在報告中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作了高度評價。指出,這一理論是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它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