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74卷的書目是:《哲學》Ⅰ、Ⅱ;《經濟學》Ⅰ、Ⅱ、Ⅲ;《財政·稅收·金融·價格》;《社會學》;《政治學》;《法學》;《軍事》Ⅰ、Ⅱ;《宗教》;《民族》;《語言文學》;《新聞出版》;《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文物·博物館》;《考古學》;《教育》;《心理學》;《體育》;《外國文學》Ⅰ、Ⅱ;《中國文學》Ⅰ、Ⅱ;《美術》Ⅰ、Ⅱ;《音樂·舞蹈》;《戲劇》;《戲曲·曲藝》;《電影》;《外國曆史》Ⅰ、Ⅱ;《中國曆史》Ⅰ、Ⅱ、Ⅲ;《世界地理》;《中國地理》;《數學》;《力學》;《物理學》Ⅰ、Ⅱ;《化學》Ⅰ、Ⅱ;《天文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水文科學》;《固體地球物理學·測繪學·空間科學》;《地理學》;《環境科學》;《生物學》Ⅰ、Ⅱ、Ⅲ;《現代醫學》Ⅰ、Ⅱ;《中國傳統醫學》;《農必Ⅰ、Ⅱ;《礦冶》;《機械工程》Ⅰ、Ⅱ;《電工》;《電子學與計算機》Ⅰ、Ⅱ;《自動控製與係統工程》;《化工》;《輕工》;《紡織》;《建築·園材·城市規劃》;《土木工程》;《水利》;《交通》;《航空·航天》;《總索引》。

《全書》編輯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做到內容精、新和實用。它既關注基礎,又偏重前沿;既兼顧過去,又重視現代;既側重中國,又涵蓋世界。打破"西方中心論"的框框,使第三世界的知識占有相當比例。

《全書》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它是為改革開放,為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它為參加或準備參加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人們比較係統地提供各種知識,包括同實現現代化建設沒有直接關係的基礎理論知識,並推動他們尊重知識、學習知識、掌握知識,以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政治、道德素質,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各個學科卷中,考慮到當代的科學技術正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應用於生產,《全書》著重對有關高分子合成、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半導體、宇航、激光等基本知識作了比較係統的介紹,以提高工程技術人員和勞動者科技水平,並由此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樣在社會科學方麵,通過各種基本知識的傳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幫助讀者消除"左"的和右的,以及落後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影響。

《全書》另一個特色是強調實事求是。各條目的釋文力求準確、公允、可信,尊重客觀的曆史事實,合乎實際,同時避免了論斷色彩和宣傳腔調,以保持它的客觀性和穩定性。《全書》對曆史人物的態度做到了客觀公允。

《全書》作為辭書,非常重視配圖,並強調要和條目釋文緊密結合,以富有直觀性的形象化的插圖來"濟文字之窮"。《全書》基本上做到一頁有一幅圖表,其數量比一些國際知名的百科全書多。《全書》的許多學科卷成為國內各該學科的規範化出版物。它使用的大量術語已成為我國術語數據庫的標準術語。

總之,《全書》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現代綜合性百科全書,是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總彙,是概括人類知識和曆史,著重反映現代科學文化成就的大型工具書。它的出版標誌著我國文化出版事業達到了新的水平。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發行

11月2日,經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國各地發行。這本文選,彙集了鄧小平從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到1992年春視察南方這一時期的主要著作共119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開發表,以前發表過的也有許多根據當時的記錄增補了新的內容。

鄧小平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者。他的這本文選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為開卷篇。開幕詞中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全書的主題。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是全書的結束篇,可以說是全書的綱領和總結。這本文選的時間跨度為十年。這十年,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全麵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麵的十年,是黨和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前進的十年,是經曆了國內風波和國際局勢巨大變動的十年,同時也是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日益豐富、完善和繼續發展的十年。新一卷《鄧小平文選》,就是這十年鄧小平領導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豐富經驗的理論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