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的製定程序和實施。產業政策包括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政策和法規。為了保證產業政策的科學性、權威性和產業政策實施的有效性,《綱要》對產業政策的製定和實施作了如下規定:國家產業政策由國務院決定;建立國家產業政策審議製度;建立國家產業政策的實施保障製度;建立國家產業政策的監督、檢查及評價製度;省級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綱要的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研究製定具體實施細則,並報國家計委備案;國家在近期內將根據本綱要提出的要求,製定交通、通信、建築、電子、機械、石化和外資、外貿、技術及產業組織調整等產業政策草案。
《綱要》是產業政策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並明確了產業政策的製定程序和實施方式,這對於產業政策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實施的有效性將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使這項工作朝著規範化、法製化的方向邁進了一步。《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國家產業政策的決策製度、工作程序製度、審議製度、實施保障製度、監督檢查和評價製度。這些按市場經濟慣例要求並注意發揮各方麵積極性建立起來的製度,將大大提高政府在產業政策製定和實施方麵的工作效率。
《中國21世紀議程》頒布
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召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這次大會,並嚴肅、認真地履行自己的政治承諾。根據環發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的要求,1992年7月,中國政府決定由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牽頭,組織52個部門、機構和社會團體編製《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議程》),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支持和幫助下,完成了《議程》的編製。1994年3月25日,國務院第十六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議程》。為推動《議程》的實施,同時製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項目計劃。
《議程》包括20章,設78個方案領域。《議程》從我國具體國情和人口、環境與發展總體聯係出發,提出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和行動方案。其主要內容是: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與對象。
《議程》構築了一個綜合性的、長期的、漸進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和相應的對策,這是中國走向21世紀和爭取美好未來的新起點。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又不危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中國現階段必須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並逐步改善增長的質量;謀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要與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才能逐步實現中國人口、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對策包括: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加強能力建設,完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法律體係及綜合決策機製;實行計劃生育,控製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因地製宜地推廣可持續農業技術;調整產業結構與布局,實施清潔生產,推動資源合理利用;開發清潔煤技術,大力發展可再生和清潔能源;加速改善城鄉居民居住環境;實施重大環境汙染控製項目;認真履行中國加入的全球環境與發展方麵的各項公約,不懈地致力於全球環境問題的解決。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與重大行動是: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協調管理機製;運用經濟手段,促進保護資源和環境;研究把自然資源和環境因素納人國民經濟核算體係;把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作為各級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能;汙染防治逐步從濃度控製轉變為總量控製,從末端治理轉變到全過程防治;加強可持續發展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把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可持續發展的立法與實施。
可持續發展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