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強調,要把解決群眾溫飽問題作為貧困地區經濟建設的中心,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而不能影響和幹擾這個中心。縣級是扶貧攻堅的基本指揮單位,扶貧工作的關鍵是選拔和配備好貧困縣的領導班子,尤其是書記和縣長。要選派一批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幹勁大的同誌充實縣級領導班子。會議還特別指出,貧困地區要改變麵貌,需要國家的扶持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但從根本上說,還要依靠當地幹部群眾,堅持不懈地苦幹實幹,自強不息,艱苦創業。隻有這樣,外部的支持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層層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製。要確定具體的扶貧計劃,每年進行檢查,每個地方扶貧攻堅計劃能不能如期實現,由當地黨委、政府負責,首先由黨政一把手負責。中央就此特別提出三點要求,第一,各級黨政一把手要親自組織指揮本地區的扶貧攻堅戰,要親自調查研究、安排部署、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第二,各級黨政機關要組織大批幹部,到貧困村具體幫助,要把組織黨政機關幹部下鄉扶貧作為一項製度長期堅持下去。第三,把扶貧攻堅的任務和措施落實到貧困村和貧困戶。

這次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還特別指出要增加扶貧投入,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國務院決定從第二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新增部分資金,重點用於貧困麵大的省、自治區,集中力量幫助貧困地區修建鄉村公路、基本農田、人畜飲水設施和進行農民技術培訓等。同時要求地方投入的扶貧配套資金要按中央的要求達到一定的比例。中央要求在扶貧工作中,尤其要注意真正用好扶貧資金。一要切實研究市場,慎重選好有效益的項目。二要把扶貧資金中的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合理搭配使用,堅持項目資本金製度,使新上項目更好地發揮效益。三是有關銀行要進一步改進信貸工作,認真做好扶貧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工作,保證項目資金及時到位,堅決抵製扣壓、擠占、挪用扶貧資金的行為。

這次會議還就扶貧開發與發展集體經濟相結合,國家建設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依靠科教扶貧,實行計劃生育,改善財政狀況等方麵的問題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這次扶貧工作會議在"八七"攻堅計劃實施三年後適時召開,解決了扶貧工作中一係列重大問題,對於動員全社會力量,如期實現扶貧攻堅的奮鬥目標,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召開

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中央委員181人和候補中央委員124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議》,明確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方針和重大措施,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麵部署。

《決議》分為七個部分:(1)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3)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4)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5)深入持久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6)切實增加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7)加強和改善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

會議認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項艱巨的曆史使命。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8年中我們所取得的曆史成就,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同對社會主義本質的重新認識是分不開的,也是同開拓進取的群眾創造精神和民族自立精神的發揚分不開的,歸根到底是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形成和發展分不開的。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流。同時也應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領導工作中,忽視思想教育、忽視精神文明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在社會精神生活方麵存在不少問題,有的還相當嚴重。我們必須在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物質文明建設搞得更好的同時,切實把精神文明建設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進一步開創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