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要求,要適應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加快國有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重點在於以市場為導向,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圍繞增加品種、改進質量、提高效益和擴大出口,加強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環境保護等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占據重要地位,發揮先導作用;處理好提高質量和增加產量、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自主創新和引進技術、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特別是集中必要力量,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大先進裝備製造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並向老工業基地傾斜。要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係,推進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搞好宏觀調控和相關的配套改革,保持經濟總量基本平衡,繼續擴大改革開放,製止不合理的重複建設,發展各類市場,維護正常經濟秩序,健全中介服務體係,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製度,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決定》指出,國有企業要適應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必須建設高素質的經營管理者隊伍。要深化國有企業人事製度改革,加強中央和地方黨委對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骨幹企業領導班子的管理。積極探索適應現代企業製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製,按照企業的特點建立對經營管理者培養、選拔、管理、考核、監督的辦法,並逐步實現製度化、規範化。要加強和改善黨對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領導,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地站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前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同運用市場機製結合起來,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形成合力,確保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任務的順利完成。
這次黨的全會還決定增補胡錦濤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許運鴻問題的審查報告。全會號召全黨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的各項決策和部署,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紮實工作,努力開創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麵,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
台灣地區發生強烈地震
9月21日,我國台灣省花蓮西南發生了裏氏76級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據台灣有關方麵統計,到10月6日,已有2295人死亡,4139人重傷,38人失蹤,房屋全倒及半倒塌的共38萬多戶,各項損失累計達1000億台幣。
此次地震極為強烈,且餘震不斷,至10月8日,台灣共發生大小餘震11790次,其中有感餘震109次。在災情嚴重的南投、台中地區,地震發生的當天,重傷者就已經使醫院人滿為患,而學校、體育館和大禮堂則擠滿了輕傷者。而且,此次地震還波及福建省、廣東省、浙江省、江西省的部分地區,造成不同程度的震感影響。其中福建省福州、泉州、廈門、寧德等城市震感強烈,廣東省廣州至汕頭,浙江省溫州,江西省南昌、九江等地均有不同程度震感。
台灣地區的地震受到大陸方麵和各界同胞的密切關注。當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即對地震災情表示極為關切,對受災同胞表示親切慰問,對遇難同胞表示沉痛哀悼。表明我們願為減輕地震災害損失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21日,在獲悉台灣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後,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即發出《關於向各地台胞表示慰問的緊急通知》,並要求各地台辦要協調有關部門盡快為台胞的返台要求提供方便。同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致函台灣海基會,對台灣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深表關切,並向受災地區的同胞表示深切慰問,對遇難同胞表示沉痛哀悼。此外,在得知台灣發生強烈地震的消息後,全國青聯,全國婦聯,全國工商聯,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僑聯,大陸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界紛紛致電台灣有關部門和受災同胞,表示對災區的關切與慰問。祖國各地政府特別是台胞集中地區的有關部門緊急行動起來,慰問在當地投資、求學、旅遊、探親、進行各項交流活動的台灣同胞,並想方設法為他們返回家鄉提供一切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