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亮劍出山(1 / 3)

話說民眾軍蟄伏十八盤,經過近一個月集訓休整,已是兵強馬壯,底氣十足。看看時機已經成熟,孫永勤便決定亮劍出山,跟日軍正麵交鋒。經過民眾軍首領商議,決定出山第一仗先打“佛爺來”。

佛爺來是興隆界內一個最大的日偽軍據點。也是偽滿熱河西南邊境的日偽軍需供應站。設有彈藥、糧草和其他軍需物品倉庫。民眾軍決定攻打這個據點,一是為掐斷熱西南各日偽據點的軍需供應;二是奪取敵人的彈藥軍需以補充民眾軍的供給。可謂一舉兩得。據偵察,佛爺來據點共有日偽軍四五百人,而民眾軍現在的兵力是兩千人,為敵人兵力的四到五倍。符合《孫子兵法》說的“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可這個據點,因是熱西南日偽軍的輜重軍火重地,工事堅固,有輕重機槍等很強的火力配置。而民眾軍現有的武器裝備就是步槍和大刀。要想拿下這個據點,民眾軍也需付出很大的代價。也就是說,沒有一定的火力支援,就隻有靠人強攻硬大,戰鬥中肯定會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

為此,孫永勤再三請教軍師,如何減少人員傷亡。可軍師也隻是搖頭歎息,說:“這自古攻城靠的就是兵力的絕對優勢,要不咋說‘五則攻之’呢。可因守方具有堅固的工事優勢,就勢必會給攻方造成較大的傷亡。即便攻城順利,攻方也需有兩到三倍於敵的傷耗。所以古人用兵,提倡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當然,這也隻能是古人用兵追求的一種境界而已。在實際的戰爭中,能夠實施‘攻心’的戰例必然是少數。而更多的還是要靠強大的攻勢去攻取。否則,也就沒有‘五則攻之’一說了。”

孫永勤皺著眉說:“這麼說這次打佛爺來據點,我們就得有千八百人的傷耗?”

“除非……”軍師說了“除非”倆字,不由沉吟著無奈的搖搖頭說:“不說也罷。”

孫永勤焦急的看著軍師說:“除非啥?軍師為啥不說出來?”

軍師擺擺手說:“說也是白說,因為我們根本辦不到。”

“辦到辦不到的,你先說出來讓大夥聽聽再說呀。”

“是呀,軍師你快說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你先說出來,讓大夥合計合計。”

在孫永勤和大夥的再三催促下,軍師歎了口氣說:“除非我們有日軍那樣的機槍大炮……這我們能辦得到嗎?”

大夥一聽這話,一下低了頭,不再言語。軍師看著大夥說:“要不我咋說,說也是白說呢。”

“不白說。”這時就見趙四川一臉興奮的對軍師說:“軍師你不是說機槍大炮嗎?大炮沒有,可機槍咱可以有。”

聽趙四川這麼一說,軍師不由微微一愣。可還沒容他說話,孫永勤早接了話茬說:“可以有機槍?在哪?”

“機槍就在……”趙四川剛要說下去,不想王殿臣連忙搶了話頭說:“奧,我想起來了,四川你說的是石梯子那兩挺‘歪把子’吧?”

“正是。”接下來,趙四川和王殿臣這才興致勃勃的說起,在去年國民29軍撤離喜峰口前夜,趙四川的山西大刀班奉命插入敵後,去端日軍龜田大佐的指揮部。曾在喜峰口城外的石梯子村和龜田大佐的衛隊發生血戰。龜田大佐和山本小隊長乘機倉皇逃竄,去了喜峰口。而山西大刀班的戰士卻和號稱“關東敢死隊”的龜田衛隊經過半宿的血拚,最後同歸於盡。幸存下來的大刀班班長趙四川和副班長王殿臣在打掃戰場時,把日軍的兩挺歪把子機槍和兩箱子彈給特意掩藏了起來。

聽趙四川和王殿臣如此一說,直把孫永勤興奮得兩眼放光。再也顧不上多說什麼,就要和趙四川、王殿臣立馬起身去石梯子,去找那兩挺歪把子機槍。

單說孫永勤、趙四川、王殿臣三人,出了十八盤,直接翻過一座山梁,經由車廠溝出溝越過長城便到了口裏地界。

孫永勤等過了長城,回身看看日頭離西山還有一燒火棍高,感覺此時去石梯子還時辰尚早,便想先找個地方歇歇腳,等天黑後在行動。

正好在這長城腳下,有一個叫做“水泉蹲”的小村子。開始他們準備在村裏落腳,可又擔心村裏人多嘴雜走漏了風聲,便去了村子的大西溝老李家。

這水泉蹲大西溝的老李家,恰恰就是敝人之祖宅。當然,那年連敝人的父輩還尚未出世,所以孫永勤等人在我家落腳的事,是多少年後聽曾祖父說的。

曾祖父說,孫永勤等人在我家吃的晚飯,等到天一擦黑就走了。

從我們家到喜峰口的石梯子村二十多裏地,中間隔著一道灤河。

孫永勤等本想從潘家口渡口坐船過灤河。可這潘家口是日軍的一個重要據點,駐守著一個中隊的日軍。日軍有令,渡口嚴禁夜間擺渡。孫永勤等隻好由潘家口順河沿而下,在渡口下遊三裏處的“走馬哨”涉水渡過了灤河。

過了灤河,又是偽滿洲熱河地界。孫永勤等躲避著日偽軍的據點,一路潛行。等到了石梯子,天已二更。

前麵已經說過,這石梯子村,四麵均是陡峭的懸崖峭壁,隻在村南的一個山口處,有一個人工鑿出的石階小道,蜿蜒通往山下。而孫永勤他們這次要找的那兩挺歪把子機槍,就藏在這村南山口處的懸崖上一個山洞裏。

孫永勤等順著石階小道摸到村南山口,正想攀上懸崖去取藏在山洞裏那兩挺機槍和兩箱子子彈。卻突然發現由村子裏出來了一隊日軍。

書中暗表,自打去年號稱“關東敢死隊”的龜田衛隊和趙四川的“山西大刀班”血拚中全部陣亡後,龜田大佐便從日本本土另行招募了一批武士,秘密安排在石梯子進行集訓。要再造一支“關東敢死隊”,作為他的貼身衛隊。並可隨時執行特殊任務。為此,日軍把村裏的百姓全部遷走,日夜派兵巡邏,不許任何人靠近。

見有日軍巡邏隊從村裏走了出來,孫永勤等趕緊就地隱蔽。隻等日軍巡邏隊到了近前,一躍而起,揮刀便砍。還沒等日軍醒過神來,三下五除二的便成了孫永勤等人的刀下之鬼。

解決了日軍巡邏隊,孫永勤等趕緊攀上懸崖,在山洞裏取下那兩挺機槍和兩箱子彈。隨後迅速離開石梯子,原路返回。

一路走來,還算順利。可等他們過了灤河剛剛上岸,就聽得身後響起了槍聲。原來是石梯子的日軍發覺巡邏隊被殺後,向喜峰口城裏的龜田聯隊指揮部報了告。龜田立即派出一隊騎兵追了過來。俗話說,遠怕水,近怕鬼。日軍騎兵因不知灤河水之深淺,不敢貿然下河,隻好站在河沿上胡亂打槍。

本來孫永勤等人搶先一步過了灤河,與日軍騎兵隔著一道灤河,可以說是有驚無險。可不想這時,潘家口據點裏的日軍聽到槍聲,緊急出動,嗚哇喊叫的向著河沿走了過來。

孫永勤等見勢不妙,連忙奪路而走。可因攜帶者兩挺機槍和兩箱子彈,行走不便,最終還是被日軍發現,給圍在了潘家口村西的“千層嶺”上。

且說這潘家口,古稱盧龍塞,是長城上的一處重要關口。據史料記載,當年曹操北征烏桓,即由此出塞。而潘家口城西的“千層嶺”,不過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小土梁子。可其因有一個神奇的民間傳說,使得這“其貌不揚”的千層嶺馳名遐邇。

據說,在隋唐年間,唐王李世民駕下大將秦瓊征東時,一次遭遇敵兵追擊。秦瓊騎著“黃驃馬”奔至潘家口城西的千層嶺,突然在嶺上竄出一精怪給攔住了去路。

單說秦瓊,武藝超群,神勇無比。於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不想和這個攔路精怪大戰了三百回合,卻難分勝負。恰這時,就聽得身後喊殺震天,追兵逼近。秦瓊稍一分神,竟然被精怪收去了手中兵器。情急之中,秦瓊甩出馬鐙向精怪砸了過去。就聽“咣當”一聲,那精怪一下被馬鐙砸倒在地,頓時顯出了原形,原來是一馬鞍成精。俗話說,一物降一物。這馬鐙正是鎮壓馬鞍之物,正好將其降服。再看那成精得道的馬鞍,被秦瓊的馬鐙降服後,竟然騰空而起,穩穩地落在了秦瓊的坐騎——黃驃馬的馬背上。等秦瓊拾回兵器,飛身上馬,剛一落到馬鞍上,就覺坐下黃驃馬四蹄生風,疾馳如飛。待走到前麵的灤河岸邊時,那馬鞍居然挾起黃驃馬托著秦瓊騰空而起,一躍竄過灤河,擺脫了身後的追兵。由此,秦瓊得了一寶——能騰雲駕霧的馬鞍。從而,也就留下了一個“秦瓊蹬打千層嶺”的傳說。

顯然,這是一個帶有神話色彩的民間傳奇故事,不足為信。可當地百姓卻寧肯信其有,居然還以此為憑,在這千層嶺上專門建了一座“秦瓊祠”。

再說孫永勤、趙四川、王殿臣三人被日軍圍在千層嶺上,起初日軍也不知孫永勤等是啥來頭,到底有多少人,隻管用機槍和擲彈筒往嶺上猛烈開火。孫永勤等為躲避敵人攻擊,隻好進了“秦瓊祠”。後來,日軍發現嶺上並無反擊跡象,便停止攻擊,開始收縮包圍圈,從四麵向嶺上包抄上來。可就在日軍逼近“秦瓊祠”時,“秦瓊祠”大門突然打開,就見一彪人馬從裏麵衝殺出來。不等日軍做出反應,這彪人馬早已殺開一條血路,衝出包圍,向著西北方向的山溝裏疾馳而去。待日軍反應過來去追時,那彪人馬早已沒了蹤影。

事後坊間傳言,說是孫永勤被日軍圍困在千層嶺,陷入絕境。秦瓊忽然顯靈,帶著神兵天將殺開一條血路,救出孫永勤脫離了險境。此事一時轟動了長城內外、灤河兩岸,以至口耳相傳,流傳至今。

其實這事的真實情況是,當孫永勤等離開十八盤去往石梯子去找那兩挺歪把子機槍時,軍師三宵道士,擔心孫永勤他們發生意外,便悄悄派關元友、雷常玉帶領一彪人馬,到潘家口城西的千層嶺“秦瓊祠”潛伏下來,予以接應。直到孫永勤等被圍困在千層嶺,日軍逼近“秦瓊祠”時,關元友、雷常玉帶來的人馬便和孫永勤等人趁敵不備,突然殺出,一舉衝出了日軍包圍。可百姓不知原委,便憑想象編出了一個秦瓊顯靈,助孫永勤脫險的傳奇故事。從而,也使孫永勤和他的民眾軍,憑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甚至有人傳言,說孫永勤本為秦瓊轉世,就是上天派來抗擊日寇,保境安民的。要不孫永勤咋有“門神”的綽號呢。而秦瓊不正是民間傳說的“門神”嗎。

當然,此等傳說,也隻能是傳說而已。我們還是書歸正傳吧。

話說孫永勤等人在潘家口城西的千層嶺衝出日軍包圍後,便直奔西北方向的一條大溝,疾馳而去。一路翻山越嶺,馬不停蹄。待到日頭報嘴的時候,便返回了十八盤。

見孫永勤、趙四川他們果真扛回了兩挺歪把子機槍,民眾軍上下頓時興奮不已,紛紛圍上來看稀罕。等大夥看過一陣,孫永勤便讓趙四川和王殿臣把機槍拿進屋裏去拆卸擦油。這當,五分隊隊長年煥興找到孫永勤說:“軍長,一看到你們扛回來這兩挺歪把子,讓我一下子也想起了一樣東西。”

“啥東西?不會是你也在哪藏了一挺歪把子吧?”

年煥興搖搖頭說:“我要是能有那寶貝,早就拿出來了。”

孫永勤說:“那你要說的是啥東西呀?”

“牛腿子炮。”

“啥玩意?牛腿子炮?”

“對,牛腿子炮。”年煥興說,他家有一門從長城炮台上弄下來的牛腿子炮。一直扔在院裏,也不知還能不能用。

孫永勤聽後興奮地搓著手說:“不管能不能用,先弄來看看再說。”隨後,便讓年煥興帶上幾個人去他家,把那門牛腿子炮給抬了回來。

牛腿子炮,是明清時期的一種小型鑄鐵火炮。因其狀似牛腿,故而被人們稱作“牛腿子炮”。

年煥興抬回來的牛腿子炮,雖然已經生鏽,可經一番擦拭拾掇,看看還能使用。

至此,民眾軍有了兩挺歪把子機槍和一門牛腿子火炮。給攻打佛爺來據點增添了火力保證。

當天傍晚時分,民眾軍便出了十八盤,直奔佛爺來而去。

當下是舊曆三月,時令已過清明。塞外的夜晚,不冷不熱,正好適合行軍。民眾軍借著疏淡的星光,穿行於山林之中,一路匆匆潛行。在子夜時分,到達了佛爺來。

佛爺來是一個幾百戶人家的小鎮。日偽軍的據點設在村頭的藥王廟。據點外圍是一道鐵蒺藜網,裏麵是藥王廟的高牆。院牆四角設有崗樓,在院子中央是一座高高的炮樓,炮樓頂上駕著機槍,還有一個探照燈,照著四外掃來掃去。整個據點戒備森嚴。

民眾軍到了佛爺來,先由關元友帶第二分隊三百人埋伏在村外大道兩側,用以阻擊敵人援兵;趙四川、王殿臣、年煥興分別率第一、三、五共三個分隊從藥王廟大門做正麵進攻;由孫永勤親率李連貴的第四分隊、張福義的第六分隊和康永貴的第七分隊,迂回到藥王廟的背後,從據點後麵發起進攻,與趙四川等正麵進攻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先說趙四川和王殿臣,分別在敵人據點的正麵選擇有力地形,架起那兩挺歪把子機槍;年煥興則帶人把那門牛腿子炮抬到藥王廟大門正對的一個小山梁上。此時民眾軍的戰士業已各就各位,全部就緒。

俗話說,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戰前的佛爺來,一片寂靜。隻有敵人據點裏炮樓上的探照燈,在例行公務,毫無目的掃來掃去。

這時,趙四川把“張氏三傑”的老三張福山叫過來悄聲說:“看到炮樓上那個探照燈了嗎?你先把它給我打掉。”

張福山點點頭舉起槍,略瞄了瞄便摟動了扳機。就聽一聲清脆的槍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隨後就見敵人炮樓上的探照燈,“啪”的一下爆了。

這時就聽趙四川喊了一聲:“打!”便隨手摟動了槍機。一梭子子彈早已從歪把子的槍膛裏,“噠噠噠”的掃了出去。隨後,負責正麵進攻的三個分隊的民眾軍緊跟著一齊開了火。這時,年煥興和“張氏三傑”的老二張福城已把那門牛腿炮架好,裝上火藥和石球鐵蛋。等年煥興調好炮口方向,便讓張福城點著了藥撚子。隨後就聽“轟”的一聲,炮筒裏的石球鐵蛋伴著火藥噴出炮口,轟進了敵人的據點。

據點裏的日偽軍突遭攻擊,經過一陣慌亂後,便開始開槍還擊。敵我雙方就此交火,展開了一場激戰。

民眾軍憑借數倍於敵的絕對優勢兵臨城下,加之有兩挺歪把子機槍和一門牛腿子炮為火力支援,是誌在必得;而據點裏的敵人借助牢固的防禦工事,以機槍、擲彈筒等強大的火力配置予以頑強抵抗。交戰約一個時辰,民眾軍一直沒能突破敵人防禦。恰這時,年煥興的那門老掉牙的牛腿子炮發揮了威力。先是衝據點裏的炮樓連發兩炮,掀翻了炮樓頂蓋;接下來又打了幾炮,居然轟開了藥王廟大門。趙四川、王殿臣見機一躍而起,喊了聲“衝啊”,便端起機槍衝了上去。民眾軍的戰士聞聲而起,跟在後麵呼喊著一齊殺進了藥王廟據點。

再說孫永勤親率的三個分隊,迂回到藥王廟後麵,就地隱蔽伺機而動。趁著正麵進攻的民眾軍和據點裏的敵人進行激戰時,先悄悄剪斷了據點外麵的鐵蒺藜網。等聽到前麵傳來喊殺聲,孫永勤立即帶人爬上院牆,先幹掉了牆角崗樓上的崗哨。隨後一聲令下,便帶著大夥翻過院牆,從後院殺進了據點。

一時之間,藥王廟據點裏,槍聲四起,喊殺連天。民眾軍前後夾擊,奮勇拚殺。終於在黎明時分,拿下了佛爺來據點。

攻打佛爺來據點的戰鬥剛剛結束,就聽得村外槍聲又起。原來是敵人的一隊騎兵,從興隆街奔襲而來,和埋伏在村外的關元友二分隊接上了火。

且說這隊騎兵,是偽滿熱河警備隊駐紮在偽滿熱河興隆辦事的一支機動人馬。共有一百多人,全套日式裝備。人手一支日本“四四式”騎槍和一把日本“三二式”騎兵軍刀,遠可用騎槍射擊,近則揮軍刀砍殺。機動靈活,馳騁陣中,勢如破竹。

這支駐紮在興隆的騎兵,得知佛爺來據點被攻,連夜奔襲而來。不想在村外受到關元友二分隊民眾軍的阻擊。開始,民眾軍民眾軍憑借有力地形,打得敵人騎兵暈頭轉向,亂作一團。可等敵人清醒過來後,便迅速摘下馬鞍一側的戰刀,在民眾軍的陣地上橫衝直闖,揮刀砍殺起來。這時民眾軍見敵兵已衝進陣地,不便射擊,便紛紛抽出大刀,予以應戰。可是敵人的騎兵,憑借馬上功夫,居高臨下,來回穿插,如入無人之境。而民眾軍盡管使出渾身解數,奮力拚殺,卻很難殺傷敵人。這時就聽關元友高喊一聲:“砍馬腿!”民眾軍戰士頓時醒悟,再也不管馬上的敵人,而是舉起大刀,專門往敵人的馬腿上砍去。此招果然奏效,被砍傷了腿的戰馬,一個個“馬失前蹄”,將背上的騎兵掀翻在地,民眾軍再趁勢砍人。如此一來,敵人的騎兵紛紛落馬,成了民眾軍的刀下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