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科方麵,元代醫學也取得了成就。如危亦林、齊德之等。危亦林主要成就在麻醉和骨折方麵。他是祖傳醫生,著有《世醫得效方》,書中有世界上最早全身麻醉的記載。在治療骨折、脫臼,特別是脊柱骨折方麵,運用了懸吊複位法,大桑樹皮固定法與現代的整複手術和石膏固定法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齊德之的《外科精義》是一部綜合當時三十多家外科著作成就的集大成著作,代表了元代中醫外科方麵的成就。
針灸學在元代也有發展,代表人物是滑壽。他的《十四經發揮》是一部針灸學專門著作。
此外,元代回回醫術因往往有神效而備受人們歡迎。太醫院以及上都、大都都有回回醫藥,並有《回回藥方》行世,有不少關於回藥和回回外科方麵神效的記載。回人聶隻兒、維吾爾人答裏麻都曾在官設回回藥院裏任過職。維吾爾人貫雲石、回人丁鶴年等曾在民間行過醫。
元代醫學分科比前代更細。共有十三科,如大方脈科、雜醫科、小方脈科、風科、產婦兼婦人雜病科、眼科、耳科、口齒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鏃科、瘡腫科、針灸科、祝由科等。而金代隻有十科。可見,元代的醫學更發達且趨於完備。
元朝在機械製造方麵有什麼成就?
元朝在機械製造方麵有許多精巧先進的發明。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同時又是精巧的機械製造專家,有代表意義的如郭守敬、王禎等。
郭守敬在觀察計算天文資料時,設計和改進了許多天文觀測儀器,這些儀器都是精巧的發明創造。如經他改造過的簡儀,以銅鑄成。在赤道環旋轉問題上,郭守敬所用的就是滾珠軸承和滾筒軸承的原理。這比意大利人達·芬奇設計的滾動軸承要早兩百年。他還設計製造了大明殿燈漏、渾天漏等,據有關史籍記載,都是異常精巧複雜。郭守敬也曾製造過木牛流馬,雖比不上諸葛亮設計的,但也是自有機妙。
大農學家王禎也是機械設計與製造的高手。《農書》中載錄的農事機械、水力機械有一些就出自他的匠心獨用的改進和發明。比如連磨和水排,雖古代就有,但到元代時已少見,經過他多處尋繹搜索,又使之重新服務於社會;高轉筒車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擴大改進;他還把磨、礱、碾三用合為一用,以水為動力,既節省了人力、物力、畜力,又提高了生產效率。
此外還有一些記載,比如河中萬泉人薛景後、元順帝等。元順帝雖然是個政治上的昏君,但是卻愛好機械製造,據說他曾自製宮漏,精巧絕出,前代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