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紹興九年(1139)七月,金朝主和的宗磐、宗雋以謀反罪被處死,八月,撻懶也以謀反罪被殺。主戰派斡本、兀術等掌權。紹興十年(1140)五月,金朝撕毀和議,再次揮兵南下,卻遭到嶽飛等抗金力量的沉重打擊。可悲的是,宋高宗並沒有讓抗金將領繼續戰鬥,反而一心隻想與金議和,保住他的半壁江山。為了向金表示他議和的決心,正在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金軍即將崩潰的關鍵時刻,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下令嶽飛班師回朝。他不僅收回張浚、韓世忠、嶽飛三大將領的兵權,還將嶽飛逮捕下獄。紹興十一(1041)年十一月,南宋與金達成新的和約:南宋繼續向金稱臣,以東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關為界,割去河南、陝西半數土地,每年向金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這就是史書上所稱的“紹興和議”。從此,宋、金在大體力量相當的情況下,維持了一個較長時期相對穩定的局麵。
順昌保衛戰是怎麼回事
紹興十年(1040)五月金朝撕毀和議後,決定兵分兩路重新占領已劃歸南宋統治的河南、陝西地區。金朝將領兀術率東路軍自黎陽(今河南浚縣)南下,河南各地相繼投降。
五月中旬,新任東京副留守劉錡率以原“八字軍”為主的一萬八千人的部隊正在前往開封的赴任途中。他們剛由水路到順昌(今安徽阜陽),金軍占領開封的消息就傳來了,並且知道金兵已占領了陳州(今淮陽),距順昌還不到三百裏。劉鑄立即命令鑿沉船隻,修築防禦工事,決心與順昌府年近七旬的知府陳規共守順昌以抗擊金軍。五月底,金軍圍攻順昌,被宋軍擊敗。六月初,金將兀術親率十餘萬金軍趕到,他看到順昌城簡陋,笑著對手下說:“這樣的城牆,用靴尖踢踢就倒了。明天早上咱們府衙裏吃早餐吧!”根本沒把劉鑄等放在眼裏。九日一大早,金軍大舉攻城,兀術的親軍是重裝騎兵,都是鐵兜重甲,號稱“鐵浮圖”(鐵塔),又慣用左右翼騎兵迂回側擊,號稱“拐子馬”,他們常以此取勝,被稱為“常勝軍”。這時正值盛夏,劉鏑巧妙利用天氣變化來部署軍事行動,早上天氣涼爽時就隻守不攻,中午過後,當身穿重甲的金軍經過烈日暴曬,力疲而氣衰時,派精兵突起進攻,不用長槍,隻用短兵器,刀砍斧劈,甚至徒手相搏。官兵們殊死奮戰,身中刀劍也不退卻,終於打敗兀術的親兵,殺敵五千。兀術大敗後,退守城西,掘濠自衛,企圖坐困宋軍。沒想到當晚天降大雨,水積一尺多深,劉鑄不斷派小股部隊襲擊金軍。幾天後,兀術再也支撐不住,退往開封。劉鏑以不滿兩萬的兵力,擊敗金軍十萬人。順昌之戰驚動朝野,這是一場以少勝多,以逸待勞,擊敗金軍精銳的著名戰役,不僅大滅金軍的囂張氣焰,還阻擋住了金軍自兩淮南侵的勢頭。
陝西保衛戰是怎麼回事
在兀術率東路金軍南侵的同時,右監軍撒離曷也於紹興十年(1040)五月中旬自河中(今山西永濟西)渡黃河進入同州(今陝西大荔),沒幾天,就占領了永興軍(今西安),隨即向西直奔鳳翔。這樣一來,川陝宋軍被攔腰截斷,半數以上的宋軍被隔在了渭河以北。四川宣撫副使胡世將急派吳璘率軍兩萬自河池趕往寶雞。五月下旬,金軍前鋒到達鳳翔的石壁寨時,為吳璘部將姚仲打敗,金軍隻得退回武功。
六月初,吳璘、楊政主動致書金將撒離曷會戰。在這場會戰中,金軍大敗,退守扶風,宋軍乘勢進攻,占領了扶風。撒離曷大怒,列陣二十餘裏,還是被姚仲等打敗。吳璘、楊政等在渭河兩岸嚴密布防,抑製金軍南下攻蜀。撒離曷見宋軍已有防備,加上吃了多次敗仗,就率領所有駐在鳳翔的金軍,改攻涇州(今涇川北),不料又被宋軍田晟部打得大敗,傷亡慘重,隻好再次退回鳳翔休整,不再出戰。宋軍也撒離了河池退保仙人原(今陝西風縣西南),防止金軍攻蜀。
宋軍經過苦戰,使西線金軍主力受到沉重打擊,被金軍隔在渭水以北的宋軍也得以全師而還,保存了川陝宋軍的有生力量。但是,陝西已被金軍占領。
采石之戰是怎麼回事
南宋紹興十九年(金皇統九年,1149),金副相完顏亮刺殺金熙宗後奪取帝位。完顏亮在帝位穩固以後,決定破壞“紹興和議”,消滅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完顏亮遷都大興府(今北京),積極備戰。紹興三十一年(1161)五月,完顏亮遣使到臨安,明確提出要南宋派出大臣到開封,商議割讓淮南地區給金。戰爭迫在眉睫,南宋政府被迫作出防禦部署,任命吳璘為四川宣撫使,負責川、陝防務,又任命成閔為京西、湖北製置使,率軍前往武昌,扼守長江中遊。任命名將劉錡為江、淮、浙製置使,負責長江下遊防務。
七月,金遷都開封,隨即進行侵宋部署,幾路大軍先後南侵。九月下旬,完顏亮也自開封南下,至此,侵宋戰爭全麵展開。金軍南侵的消息傳來,抗金名將劉鏑扶病從鎮江進駐揚州,對部將們發出“取重陽日到京師(開封)”的豪言,仍采取順昌保衛戰時堅壁清野的戰略防禦措施,並決心在揚州與金軍決一死戰。然而,負責淮西防務的主將王權卻不聽從劉錡的指揮,在聽到金軍已經自渦口(今安徽懷遠東)渡淮時,立即率部南逃,由於淮西完全沒有防務,金軍如入無人之境,迅速占領廬州、滁州。劉鑄被迫回軍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