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大宋王朝的全麵解讀(12)(2 / 2)

因陳橋兵變有功,宋朝建立後,高懷德位於“詡戴”功臣第二,僅次於石守信,移領義成軍節度使,並升任殿前都副點檢。趙匡胤把自己的妹妹燕國長公主嫁給了懷德,是開國功臣中第一個皇親國戚。揚州李筠叛變時,高懷德任前軍副都部署,在澤州大敗北漢軍,俘獲了北漢河陽節度使範守圖。李筠叛變平定後,高懷德以功改忠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開寶六年(973),加同平章事為使相。太宗初年,升為侍中,太平興國四年(979)從太宗滅北漢,改彰信軍(曹州,今山東省定陶西南)節度使,封冀國公。七年(982),改武勝軍(鄧州,今屬河南)節度使。同年七月病死,終年五十七歲,追封渤海郡王,諡武穆。

高懷德出身將門,從小就練習打仗,不喜歡讀書。他性格簡單直率,不拘小節。還擅長音律,自作的曲子極其精妙。又喜歡打獵,三五天就要出去露宿打上一回獵,獵獲的狐兔有好幾百隻。

為什麼說趙普為相,“上視如左右手”

趙普雖是開國功臣,開國之初也實際承擔著宰相的職責,但他直到乾德二年(964)才真正做上宰相。此前四年,為了穩定政局,趙匡胤留用了後周的範質、王溥、魏仁浦為宰相。趙普由於原來的身份太低不斷得到升遷從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做到了兵部侍郎、樞密副使,最後升到了樞密使,掌握了軍事大權。乾德二年範質、王溥和魏仁浦被同日罷相趙普取而代之被任命為新宰相。

史載,趙普拜相後,“上視如左右手,事無巨細,悉谘決焉”。趙匡胤經常會到功臣們的家裏微服私訪,為了防太祖突然到來而來不及接駕,趙普退朝後到家一般不敢換下朝服。平定二李後,十一月的一個雪夜,趙普心想這樣的天氣皇帝肯定不會外出的。誰知正想著,就聽到敲門聲,卻是趙匡胤立在風雪之中。

不久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也來了。趙匡胤說:“我睡不著。一榻之外,都是他人家。所以來見你。”趙普問:“您有什麼打算?”趙匡胤說:“欲收太原。”趙普沉默良久,方說:“太原(指當時的割據政權北漢)擋住了西北三麵,我們一旦拿下,北方邊患就要由我們一力承當。不如暫且留著它,等到咱們消滅了其他各國,這個彈丸之地,還能逃到哪兒去?”趙匡胤大笑,說:“我也正是此意。剛才不過是試試你罷了。”“雪夜訪趙普”的故事表明了趙匡胤對趙普的信任,國家大事經常谘詢他的意見。

這個由趙普協助定下的統一方略,被後人總結為“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八個字。

建隆二年(961)的一天,太祖又問趙普為何自唐以來兵戈不息,帝王頻換,並問國家長治久安之法。趙普說:“陛下問到這事,真是天地神人之福啊!那些問題的症結就在於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如今根治的辦法,隻要削奪兵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後來,太祖按照趙普的建議,削弱節度使的特權,集中財權,又把地方的精兵全部抽調為禁軍。

太祖對趙普的信任還有一件事可以一說。開寶六年(973),吳越國主錢俶派人送了海產十瓶給趙普,恰巧太祖來到趙普府上,倉促之間趙普沒能把瓶子藏起來。太祖看到瓶子,就問是什麼東西。趙普答道:“是海產。”太祖笑著說:“這海產必定極佳。”命人打開一看,卻是滿滿十瓶的瓜子金。趙普嚇得惶恐頓首,說自己並不知底細。太祖大笑道:“但受之無防。他還以為國家大事都由你這個書生做主呢!”一笑之間就化解了一件可以問罪的大事。

宋太祖對趙普深為信任,讓他獨居相位達十年之久。趙普也盡心輔佐太祖掃平各諸侯國,統一天下,穩定了政局。然而,後來趙普頗有點獨斷專行,加上貪財好貨,營邸店,奪民利,把柄不少。開寶六年(973),太祖任薛居正和呂餘慶為參政政事,分割趙普的相權。八月,趙普罷相,出知為河陽(孟州,今河南孟縣南)三城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