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讚等參與兵變的義社兄弟,在建國之初得到了很高的禮遇,並且作為趙匡胤的親信入主禁軍,石守信當上了侍衛軍副都指揮使,後再升馬步軍都指揮使,王審琦則提為殿前都指揮使,韓重讚任侍衛軍馬軍都指揮使。然而,趙匡胤對這些故人並不放心,建隆二年(961)七月,在建國僅一年半時,趙匡胤就以“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兄弟們的兵權,代之以優厚的物質待遇。
石守信父子在宋王朝有何軍事權
石守信(928~984),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後漢時,隸樞密使郭威帳下。後周廣順初年,累遷禁軍親衛都虞侯。因從世宗出征淮南、南唐,攻遼,官職一路飆升,由親衛左第一軍都指揮使做到了殿前都虞侯、殿前都指揮使。世宗死後,子柴宗訓即位,石守信加領義成軍節度使。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時,石守信作為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長官,為兵變的內應,使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城。
宋朝建立後,石守信位列六位主要開國元勳之首,升任侍衛馬步軍副指揮使,領歸德軍節度使。建隆元年(960)四月,昭義軍(潞州)節度使李筠反宋,石守信被任為主帥率軍進討,並先後在長平(今屬山西)、澤州(今晉城)南擊敗李筠軍。後來趙匡胤禦駕親征,攻下澤州,澤、潞叛亂被蕩平,石守信以功加同平章事為使相。同年九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在揚州發動叛亂,石守信再次受命出征。十一月,石守信率軍攻破揚州城,李重進自焚而死,淮南遂平。
建隆三年(962)九月,石守信自己上表請求免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的軍職,專任天平軍節度使。開寶六年(973),石守信升為侍中。太宗即位後,升為中書令並改任西京(洛陽)留守。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親征北漢,起用宿將石守信督前軍,高梁河大戰中,宋軍大敗,宋太宗把責任推給諸將,責授崇信軍節度使兼中書令,不久又進封石守信為衛國公。太平天興九年六月,石守信去世,終年五十九歲。
石保興,字光裔,本名保正,太祖取興宗之意而改保興,是石守信的長子。太祖曾召功臣之子詢問他們對時事的看法,當時保興年紀最小,卻應對明白,太祖深以為奇,拜為如京使。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親征北漢時,任禦寨四麵都巡檢。李繼遷侵宋時,保興轉為銀、夏、綏、府都巡檢使。有一次保興巡視罨子寨和黑水河一帶,不覺到了山穀之中。西夏人知道後,派出數千騎兵,占據了險要之處,過河想要開戰。保興當時所帶之兵不足兩千,於是,他讓持刀劍的士兵埋伏在岸邊,等到敵兵渡河到一半的時候突起進攻,夏軍不備,大敗而逃,保興又率軍北追數十裏。至道二年(996),任延州(今陝西延安)都巡檢兼署州事。真宗時,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功,後曆任知州。鹹平五年(1002),保興病逝,時年五十八歲。
石保吉,字事占之,石守信的次子。他以蔭補天平軍衙內都指揮使。開寶五年(972),娶太祖之女延慶公主,曆任刺史、觀察使、節度使。鹹平二年(999),真宗出巡河北,保吉受命任河北諸路行營都部署,屯定州(今河北正定)。景德元年(1004)十一月,遼軍南侵,真宗禦駕親征至漕淵,石保吉和李繼隆同為駕前排陣使。遼騎兵數萬突然到達城下,保吉馬未披甲,就充當前鋒,飛馳向前,遼軍隻好撒退。二年,改鎮安軍節度使。大中祥符三年(1010)死,年五十八,諡莊武。
為什麼說高懷德是“練習戎事”
高懷德(926~982),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西南)人。他出身將門,祖父高思繼,在唐末盧龍軍(幽州)節度使劉仁恭帳下任中軍都指揮使。父親高行周曆仕五朝,十餘歲時即補入劉仁恭帳下,後唐時任節度使,後晉時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後漢時為中書令,封齊王,後周時加守尚書令。
高懷德忠厚倜儻,有武勇。他青年時一直在父親高行周幕府任牙校,後晉、後漢時皆領刺史銜。廣順二年(952),高行周死。之後,高懷德被後周世宗召為東西班都指揮使,後又改鐵騎都指揮使。顯德元年(954),世宗親征抗擊北漢入侵,高懷德任先鋒都虞侯,高平之戰後,以功遷鐵騎右廂都指揮使,領果州團練使。後從世宗從征淮南,升為龍捷左廂都指揮指揮使。南唐將劉仁贍占據壽春,舒元占據紫金山,並以連珠寨為援,對抗後周部隊。世宗派懷德率帳下親信十幾人去偵察敵軍的營壘。懷德乘夜渡過淮水,天快亮的時候,敵人才發現並發動攻擊,懷德以少擊眾,抓獲他們的副將回來,並且把敵軍的形勢強弱偵察得一清二楚。世宗大為高興,賜給他金帶、銀鞍勒馬等以示獎勵。有一天世宗正在淮州城牆上騎馬慢行觀察敵軍情況,突然看見一將奮力追擊著很多的敵軍,還奪回敵軍的長矛,忙派左右問這將是誰,原來就是高懷德。於是把他召過來慰勞他,並許諾將來定要拜懷德為節度使。顯德六年(959)六月,世宗死,恭帝即位。七月,高懷德任侍衛軍都指揮使,領寧江國節度使,與石守信同時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