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蒙古各部落已經在肯特山地區集合到了合不勒汗的旗幟之下。對金朝皇帝來說,這是否預示著一種威脅?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他向蒙古首領發出了邀請,請蒙古首領或者到北京王宮或者到位於滿洲的王室獵場之一做客。這次做客蒙古首領合不勒汗的表現,用我們現在人的眼光看似乎可以把它看成一個笑話,或者認為合不勒汗似乎有些可愛。可合不勒汗當時的表現確實就是當時蒙古遊牧民族的一個真實寫照。
他是第一位敢於起來反對當時強大金國的人。蒙古傳說表明,他最初是作為金朝屬臣,在北京受到金朝皇帝的接見。但合不勒汗在金王宮殿做客時的表現確是極具喜劇色彩的。用通俗的話說他的舉止就像出現在文明國家裏的野蠻人。但是,當看到他們的客人合不勒汗的舉止,特別是看到他那樣食量過人時,金人都不勝驚訝之至。據波斯的曆史學家說,合不勒當時給人以食量過人的印象是有其非常有趣的原因的。
當時,金國皇帝命王公大臣們出席作陪,以示隆重和闊氣。置身於這麼多王公大臣中間,合不勒感到不安,特別是對那些美味佳肴不放心,因為他認為那些不知怎麼烹調出來的珍饌之中很可能放有毒藥。所以,他不時退席,走出去設法嘔吐出所吃的食物,吐畢返回,又若無其事地高興地大吃大喝起來。
但是,菜肴是那麼味美可口,特別是那大米釀的酒多得喝不勝喝,不由合不勒不醉,而且從來沒有這麼大醉過。合不勒一醉就忘形,竟伸手去捋皇帝的胡須。待到酒醒,他才明白自己犯了褻瀆君王之罪。於是他親自向金國皇帝請罪。皇帝隻是笑了笑,並沒有加罪於他。金國皇帝如此寬容可能是由於他覺得不應該苛求一個蒙古人必須懂得禮儀,也可能是由於值此要在長江一線對付漢人之際,他不想引起蒙古人對自己的敵意。所以,他原諒了合不勒,而且還拿出一些黃金、白銀、衣物之類的禮物將合不勒厚贈遣歸。
然而,金人轉念一想,覺得他們剛才又寵又慣的那個蒙古人,貌似天真,實則是一個可怕的鄰居。所以,合不勒剛走不久,在謀臣們的慫恿下,金國皇帝又改變了主意。他立即派人趕去請合不勒返回北京。但警覺的合不勒嗅出危險的氣味,預感到這是一個陰謀,於是他不但拒絕返回北京,而且一怒之下殺了金國皇帝派來的人。
這些栩栩如生的記載,由蒙古族的史家傳到了波斯人的手中。漢民族的編年史作者也證明這種記載屬實。金國在公元1139年,嗣後又於公元1147年兩次在北線向蒙古人發動戰爭。結果,金國人大敗,被迫將邊界地區的幾個州讓給了蒙古人。
從公元1148年起,北京政權還每年給蒙古送去牛、羊和糧食之類的禮物。這些禮物實際上是為求得大興安嶺邊境地區的和平而獻出的貢品。更有甚者,金國還承認敵人的首領為蒙古王,隻是私下才自欺欺人地把蒙古首領看成是一個受保護者和助手。關於這種交易的情況,蒙古的資料中沒有作任何記載。蒙古的資料注意記載的是牧民首領的家譜。
他們記載了那些有幸成為成吉思汗祖先的近親首領。我們從這些記載中了解到,合不勒汗留下了7個兒子,個個強壯有力、英勇無畏,因而都有乞顏之稱“乞顏”即急流之意)。他們的子孫皆稱乞顏,在孛兒隻斤氏這一王室氏族中形成了一個派生的氏族。蒙古的古代詩人們常常提到合不勒汗的這7個兒子,因為這些遊牧詩人雖然很窮困,卻仍然堅持認為自己是王室的後裔。
合不勒汗的這7個兒子是:斡勤巴兒合黑、巴兒壇把阿禿兒、忽禿黑禿蒙古兒、忽圖剌、忽闌、合答安、脫朵延。然而,合不勒汗雖有7子,臨終時卻不把汗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讓他的從弟俺巴孩奉承國統。
四、沒有領袖的大漠群雄
12世紀的中國被分裂為二,南部是宋朝,以杭州為都;北部是通古斯族女真人的王國(或稱金朝),以北京為都。在中國西北部,即今鄂爾多斯和甘肅,是與吐蕃人有姻緣關係的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國。在塔裏木河西北,從吐魯番到庫車居住著回鶻突厥人,他們是具有佛教和聶思托裏安教文化的、文明化的突厥人。
而在蒙古高原也是順應了這個大時代的潮流,出現了各部群雄逐鹿的時代。各部之間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相互聯合,又為了擄掠而相互攻戰。而蒙古諸部之中,有4個強大的部落:克烈部、汪古部、乃蠻部、塔塔兒部。
克烈部(又稱:克列夷、怯列、克列亦惕等)是遼、金時期蒙古高原的強大部族,蒙古西麵的克烈部,是由6個部落組成的強大聯盟。他們遊牧在土拉河和斡耳寒(鄂爾渾)河流域,信奉景教。克烈和蒙古孛兒隻斤部的牧地緊相連接,是關係密切的近鄰。克烈人在成吉思汗建國後被編入各千戶,後來克烈人作為蒙古族的組成部分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