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圖爾(1563—1652)是一位寫實主義畫家,他受到卡拉瓦喬藝術的強烈影響,是風靡歐洲的“黑繪法”的法國傑出代表畫家。他一生中著名的作品有《聖保羅的懺悔》、《聖女馬多列努》、《基督的降臨》、《聖誕》(圖)、《工匠聖約瑟》和《救聖保羅的天使》等。
拉圖爾創作的體裁主要是宗教畫和風俗畫,但在他筆下,兩者往往又揉合在一起,如《木匠約瑟》(約1645)這幅表現耶穌及其父親的作品。拉圖爾特別喜歡利用燭光來創造獨特的繪畫效果,構成別致的情境。燭光使他筆下的人物形象獲得了十分簡練的概括性幾何形態,同時又使那單純的畫麵洋溢著一種神異、寧靜、溫暖的氣息。他的《新生兒》(約1630,圖)在顯示其藝術特色方麵,就很有代表性。經過數百年沉寂之後,拉圖爾這種簡潔概括的藝術重又獲得了20世紀美術界的推重,這種情況與維米爾有相似之處。
17世紀法國繪畫大師普桑和洛蘭
普桑(1594年—1665年)是17世紀法國最偉大的畫家。普桑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意大利度過,當地豐富的古典遺產,在他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普桑在繪畫中追求文學效果。作品具有宏大的氣度和端莊的美感,是古典主義的創始者。創作於成熟時期的《台階上的聖家族》(1648)和《阿卡狄亞的牧人》(約1655,圖)等作品,均體現了他莊嚴優美的風格和對古典傳統的深刻理解。後者是一件富於哲理的作品。在風光綺麗的世外桃源,年輕的牧人凝望著墓石上的銘文,思索著生死問題。圍繞著畫麵中央的石墓,幾個有如雕像般的人物被組合在一個方形之內,精巧而又不乏自然,莊嚴而又不乏生動,再襯以牧歌式的風景,典型地體現著畫家的意圖。
在畫藝臻於完善之際,普桑也把精力放在創作理想風景畫上。《福西雍的安葬》(1648,圖)一畫,構圖、造型、光影極盡推敲之能事,一股肅穆、莊重、隱忍的氣息融彙在秩序井然的自然風光中。盡管非常注重理性經營,但仍不失清新明淨之感,這是普桑成功的地方,《福西雍的安葬》為人們提供了這樣的,—個範例。
普桑對紀念性的追求,對堅實結構的探索,對理性的重視,為現代繪畫先驅者塞尚樹立起一個光輝樣板。
洛蘭是17世紀法國最偉大的風景畫家,幾乎終生致力於風景畫的創作,對其他繪畫題材幾乎從未涉及。他的風景畫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古典風景畫的風格,在他的風景中常常出現希臘羅馬郊外的風景和古代建築物的廢墟,使畫麵帶有一種寂靜幽深的效果,從而引起人們對於古代生活的向往。二是洛蘭對光線在風景中的運用表現了格外的興趣,常常麵對太陽作畫,利用光線的變化使畫麵充滿了生機。
代表作有《克婁巴特拉在塔爾斯登岸》、《聖保羅登舟》等,都以海空一色,寧靜優美的畫麵令人賞心悅目。
勒布侖的藝術
1648年,由主教黎世留的提案成立了國立美術院,夏爾·勒布侖(1619—1690)任國立美術院的院長和首席畫家。勒布侖是富埃的高足,擅長裝飾性繪畫。也是一個肖像畫家。他在造就法國統一藝術風格方麵的作用是無人比的。其油畫代表作《大法官塞基埃的騎馬像》宏偉壯觀。畫中人春風得意,雍容華貴,服裝與坐騎富麗堂皇.馬側的兩排隨從安排得錯落有致,動態神情極具變化。勒布仳在擔任首席宮廷畫師的同時,還領導美術學院和戈伯蘭壁毯廠,主持凡爾賽宮鏡廳和盧孚宮阿波羅廳的裝飾工作,建立起以普桑的古典主義為主,從意大利日洛克藝術中汲取營養的官方學院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