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一上午都憋在家裏,弟弟寶寶早就嚷嚷著想出去玩,可丁香因為心裏鬱悶,不想出去,所以他也隻好貓在家裏看螞蟻上樹。下午,自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兒英英前來找他們,說上莊的大槐樹底下有耍猴的,邀她和弟弟一起去看耍猴兒。丁香心想:“唉,反正整天待在家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也實在悶得慌,索性和英英一起出去轉轉也好,省的看見娘用過的東西,心裏就難受。”於是答應著,拽上弟弟就和英英一起走出家門,向上莊走去。
隨家溝村雖然不大,卻分了上下兩個莊子,東南的是上莊,西北的是下莊,丁香和英英住在下莊,離上莊約有半裏地,中間隔著一條沙河。三人來到上莊的時候,遠遠地就看見大槐樹底下圍滿了人,有男有女,有老人更有孩子,並不時爆發出陣陣響亮的喝彩聲。待他們走近一看,隻見人群中間,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手裏拉著四五隻小猴子,一邊敲鑼,一邊教小猴子做著各種動作,有翻跟鬥、推小車、爬杆、祝揖、磕頭等,逗得圍觀的人們不由得開懷大笑。有一隻調皮的小猴子,由於不服從耍猴人的口令,到處亂竄亂跳,耍猴人一氣之下,抄起鞭子就要教訓小猴子,小猴子被打的東躲西竄“吱吱”亂叫,這時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急忙從人群中跑出來,擋在小猴子前麵,不讓耍猴人對小猴子下手。挨了打的小猴子,情急之下,乘機搶走了耍猴人手裏的鞭子,並扔到遠遠的地方,把人們逗得更是前仰後合,笑聲不斷。
不久,耍猴人開始唆使小猴子拿著小碗給觀眾要錢,人們有給幾毛的,有給幾分的,等到走到方才保護小猴子的男孩子麵前的時候,他竟然掏出整整一塊錢,放在了小猴子舉著的碗裏。
丁香問英英:“這個男孩子是誰,怎麼沒見過?”
“他呀,不是咱們村的,是金兒溝的,來咱這裏串親戚的。”
“誰家的親戚?你怎麼知道?”
英英想了想:“好像是魏思源家的,對,叫魏思源姨夫哩,我以前見過。”
“哦,看上去他還挺有慈悲心的,看見小猴子挨打,他還上前去護著,有意思!”丁香笑著說道。
“嗯,是有意思,不過我也不想讓小猴子挨打,丁香你哪?”聽了丁香的話,英英反問道。
還沒等丁香回答,寶寶搶先說話了:“小猴子多可憐啊,不知道它媽媽在哪兒,它難道也沒有媽媽了嗎?”
沒等寶寶的話音落下來,丁香的眼淚已經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丁香和弟弟回到家,已經是傍晚六點多了,爹下地去查看苗情還沒有回來。杏花在廚房裏做晚飯,陶根則坐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寫著先生留下的作業,因為陶根剛上了村裏的私塾。丁香本來也是上私塾的,後來因為娘去世,她為了照顧弟弟就主動不念了。
丁香和弟弟先回到自己屋裏,也許是看耍猴時間太長了,她覺得有點累,於是四腳叉開地在炕上躺了下來,弟弟寶寶則從躺櫃裏找出一塊草紙糕大口地啃著。
丁香覺得今天看耍猴挺有意思的,人家都說猴子是動物裏最聰明的,看來一點不假。這些小東西不僅活潑可愛,而且還懂得反抗,尤其是那隻調皮的小猴子,不聽話挨了打,不但不害怕還趁機奪了耍猴人的鞭子,不得不讓人敬佩它的機靈和勇敢。
猴子的聰明讓她動容,而那個外村的少年則更讓她感佩。他的年齡看來和自己差不多,也就十二三歲的樣子,看到小猴子挨打,他能夠挺身而出保護小猴子,足見他心地的善良和純真。而從他的衣著和出手來看,家裏條件一定也還殷實,但他完全沒有有錢家小少爺的架勢,而是一臉的和善與溫良,可見他是一個有著同情心和包容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