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林是個富有幻想的人,而且具有雙重人格的特征,他屬於雙子座。
夏秋林從母親那裏繼承了溫柔、善良、多愁善感的性格。但同時又流淌著他父親的任性、急躁而缺乏耐心、不能泰然自若、爭強好勝的劣根性。
這兩種性格確實害苦了他。他如同一具變色龍,順著不同的環境,將自己的另一麵展示出來,又將另一方麵巧妙地隱匿起來。
夏秋林明白自己的弱點,也清楚自己能力。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引導,他不知朝那個方向走。他隻有一個目的,要走出大山,去敲開城市的大門。
如果追索到他的學習動機,那麼就要分析他的生長環境。他媽媽當然不必說,在他幼小的心裏充滿柔情的一位女性。雖然沒有給他留下具體的形象,但在他的想像中,應該是慈愛的。如果她不離開這個世界的話,相必她一定很愛她的兒子。
他的父親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多少興趣愛好。按照現在時髦的話屬於40—50人群。
據他姑姑說,自從母親離開後,他父親完全變了另外一個人樣。原本比較開朗的性格也變得孤言,暴躁。
他將對妻子的愛變成了對秋林的恨。按理說應該將那部分對妻子的愛,轉移到兒子的身上才是一個做父親的責任。
他父親除了酗酒還去打一點小牌,總是輸多贏少。他心情不好的時候還無故地對秋林發脾氣。他平時很少管秋林,秋林也和他缺少溝通,兩人缺乏共同語言交流的基礎。
秋林的爺爺奶奶卻很溺愛自己的孫子。他們看秋林可憐,孫子的要求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有求必應。他們過分的溺愛,對秋林後天性格的培養起到了極壞的負麵效應。
這個家對秋林來說是不負責任的;也是缺乏溫暖的。秋林的骨子裏想早點離開這個家,去過獨立自由的生活。
後來秋林的爺爺奶奶相繼去世,唯一給的那點愛也被上帝無情地剝奪。沒有了家庭的溫暖,他如同在大海上漂泊的一葉小舟,沒方向感,也失去了依托。任憑社會的風浪拍打著他不成熟的心靈。
畢竟他的翅膀還沒有長硬,離開巢穴無疑就會死亡。因此他必須還得依靠家庭;依靠社會的救濟。
那時他打心眼裏瞧不起自己的父親。一直認為父親很無能,連自己的兒子也養不起。那時的秋林其實還很幼稚,一點也不理解大人們的艱辛,心中隻有自己。他比較自私,對這些缺陷一點也不隱瞞,也不否認。
秋林既有溫柔的一麵,也有冷酷的一麵。這種矛盾的性格一直伴隨著他。他始終在這泥潭裏不能自拔,痛苦地掙紮著。
初中階段秋林的感情世界一直是空白。
雖然也有女孩子約過他,但一直被他的英語老師牽絆著,成為他一個解不開的心結。
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給他帶來無比的喜悅。她甜美的嗓音,猶如一首流動的情歌從她小巧的嘴裏流淌出來,令人心曠神怡。
因為是暗戀,一直到初中畢業離開這個學校,秋林也沒有向她表白過。那怕是隻字片言。這樣的痛苦,一直折磨著他。
他不想讓老師背上沉重的包袱,也許那時她有了自己的男友。秋林認為愛她的目的不就是讓她幸福嗎?如果他貿然地向她表白出來,遭到她拒絕怎麼辦?
秋林的自尊心占據了上風。他寧願將這份感情埋進心裏,也不能輕易地表達。這使他在以後的戀愛中埋下了優柔寡斷的戀愛習慣。
在多情的季節,那個少女不懷春,那個俊男不鍾情。
雖然學校采取各種措施,設置種種障礙,來阻止學生的早戀,但收效甚微。
常言道,“嚇破膽小的,撐破膽大的。”
山村的孩子畢竟和城裏的孩子談起戀愛不同。他們不懂浪漫的方式,在表露感情時比較直白,如小蔥拌豆腐一樣一清二白。
膽大一點的在對方的臉上亂啃一通;膽小的隻是拉拉手而已。
比較新奇一點或到後山采擷些山花,送給自己中意的女孩。大部分同學是地道戰,暗暗地來往,生怕被老師和家長知道。
學校的後山是學生談戀愛和複習功課的好去處。
金秋季節,山上的桂花溢出清香,從風裏飄下來。又從窗口鑽入學校的教室。
半山腰上,青綠的草叢中,開滿了山花。有紅的、黃的、甚是好看。特別令人喜歡的是一簇簇小白花,潔白可愛。花瓣的中間略帶一點粉紅;吐著微黃的花蕊,在秋風中震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