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失慈的秋林(1)(上部)(1 / 2)

前麵夏秋林在遺書中提到過,他的命很“硬”是假,是“克”才是真。

媽媽生他後,因為難產死了。在比較偏僻的山村,醫療條件極端落後的地方,她撒手走了。夏秋林在缺少母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

失去母親後,他爸爸的性格也變得不可理喻。除了工作之外,就是酗酒。自己的妹妹有時埋怨他幾句,他也會揍她一頓。也許他對秋林媽媽愛得太深。

夏秋林媽媽的確很美,從她唯一留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是一個標準的山村美女。她具有山裏人純樸的氣質。雖然是八十年代的打扮,也不乏山裏人的時髦。

她有一頭輕柔的秀發;一身白晳的肌膚;一對始終微笑著的眼睛。她似乎是後山村的泉水洗刷出來似的。在夏秋林的記憶中, 他媽媽隻給秋林一張遺像。

從夏秋林懂事起,他爸爸一直在外麵工作,很少回家。他大部分時間是寄養在姑姑家。

雖然姑姑待他也不錯,也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看待。但在秋林的內心中,卻不是這樣的想的,他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在秋林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慢慢地形成了內向、自卑的性格。而且還繼承了他父親那倔強暴躁的性格。這兩種雙重的性格決定他以後的人生。

隻要心中有一點委屈,不是向他人傾訴,而是深深地埋在心裏。沉積的越深,暴發得越強。

當時他家裏也窮,剛迎來了改革開放。但改革的春風,還沒有完全吹到他的家鄉。後來山村開始承包到戶,他家裏也分到了幾塊山地。在山溝裏種些水稻,以解決一家人的口糧。

課餘時間,他還要到山上放羊。因為他知道家裏窮,除了做完家務外,就是一心地撲在自己的學習上。到了初中,他姑姑將他轉到了離家二十華裏的新安鎮上學。那裏的教育質量在這偏遠的山鎮,還是比較好的。

他在那所學校,成為住校生。 因為他家裏窮經常欠著學校的費用。為了省錢,他基本上是買最便宜的飯菜。盡管學校考慮到他家的特殊情況,免去了大部分的費用。有時一周回他姑姑家,帶些鹹菜。有時自己家醃的蘿卜條,也能對付幾天。

那個時候,夏秋林學習成績也屬於中上。到了初三,他在班級裏一直擔任著學習委員、校團委副書記。這是他的榮耀。

在那裏也經曆了他的初戀。雖然在學校不乏有女孩子給他傳遞紙條,也給他寫過情詩:什麼你是我的偶像,你是我的星星之類的小詩。他依然沒有把它們當作一會事。內心深處卻暗戀著他的英語老師。

那英語老師是個漂亮的女生,雖然她剛從大學出來不久,但責任心很強。她善於關心同學,夏秋林也是受益人之一。

她的課特別耐聽,比較標準的英國味。她還很喜歡文學,給他們介紹西方的著作。夏秋林英語作業本上經常會出現她批的筆跡,不是“GOOD”就是“VERY,GOOD”的字樣。

她對夏秋林的關心,其實這是出於一般老師對同學的關愛。但對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來說,這如同久逢的甘露,澆灌了他的心田。因而他不知不覺暗戀上了她。

自此,她上的課夏秋林特別愛聽,簡直到了癡迷的狀態。隻要今天有英語課,他聽的非常認真;隻要一聽到她的聲音,就會興奮不已。有時如果迎麵碰到,他會羞澀地避開她的眼光。這大概是戀愛的懵懂感情吧。

夏秋林喜歡看到她離去的背影,還有那紮著馬尾的一甩甩的秀發。

暗戀她人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折磨。他似乎覺得自己有一種犯罪感和不知羞澀感。矛盾的心理長時間地纏繞著他,沒有人給他指正,也沒有人給他講性教育的知識。

在夏秋林成長的最需要的階段,沒有人引導他連夢遺他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還以為尿床了。他也不敢講給同學聽,也不敢換洗。將短褲偷偷地焐幹。後來在上生物課時,才得知自己是一個成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