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先秦漢族歲時風俗(2)(1 / 3)

仲夏三月有祭“山川百原”和“求雨”之俗,《呂氏春秋·仲夏紀》雲:“是月也,命樂師,修鞞鞀鼓,均琴瑟管簫,執幹戚戈羽,調竽笙塤箎,飭鍾磬柷敔。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進原,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祭禮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實。農乃登黍。”說的是這個月,命令樂師修治鞞鼓鞀鼓,調試琴瑟管簫,造作幹戚戈羽等舞具,調和竽笙塤箎,整飾仲磬柷敔。命令主管官吏為百姓祈禱,祭禮名山大川及眾水之源,舉行盛大的求雨祭禮,配以豐富的舞蹈及齊全的樂曲。命令天下各縣大夫同時舉行求雨祭祀,祭祀前世有功於百姓的君主公卿,向他們祈求穀粒滿實。祭祀時農民要進獻黍子。

仲夏之月有嚐黍之俗,《呂氏春秋·仲夏紀》雲:“是月也,天子以雛嚐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說的是這個月,天子就著雛雞品嚐黍子,品嚐產,先用黍子和櫻桃祭獻祖宗。

仲夏之月的禁忌是不要割藍草來染東西,不要燒製木炭,不要曝曬布匹,不要在南方用火,城門和閭門不要關閉,關口和集市不要征稅。

仲夏之月的節氣是夏至,俗規夏至之日,君子潔身齋戒,要深居簡出,身體要寧靜;禁止淫聲女色,不要嬪妃進禦;少食美味,不要使五味齊和;拋棄一切嗜欲,安定心誌精氣,眾器官安靜無為,作事不要盲撞。

3.季夏

季夏,是夏季的第三個月。據《呂氏春秋·季夏紀》所記,季夏之月的風俗與孟夏、仲夏基本相同,隻是天子所居的地方移到南向明堂的右側室。

季夏三月有祭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之俗,《呂氏春秋·季夏紀》所記,季夏之月的風俗與孟夏、仲夏基本相同,隻是天子所居的地方移到南向明堂的右側室。

季夏三月有祭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之俗,《呂氏春秋·季夏紀》雲:“是月也,令四藍大夫合百縣之秩芻,以養犧牲。令民無不鹹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廟社稷之靈,為民祈福。”說的是這個月,集合監管四郡的縣大夫聚合各縣按常例交納的芻草,用來飼養供祭祀用的牲畜。命令百姓都要全力收割聚集,用來供給祭祀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神祗、宗廟社稷之用,為百姓求福。

季夏之月的禁忌是不許出現任何砍伐之事,不能大興土木工程,不能召諸侯集會,不能興師動眾;不能發起大的舉動以致搖動土氣;不要發布幹擾農時的命令而傷害農耕之事。

四、秋時風俗

1.孟秋與立秋

孟秋,是秋季的一第一個月。據《呂氏春秋·孟秋紀》所記,孟秋之月,主宰之帝是少,佐帝之神是蓐牧。祭祀是門祭,祭品以肝髒為尊。這時天子住在西向明堂的左側室,乘坐白色的兵車,車前駕著白馬,車上插著白色的繪有龍紋的旗幟;天子穿著白色的衣服,佩戴著白色的飾玉。吃的是麻和狗肉,用的器物外形鼓起而內部深邃。

孟秋之月有嚐五穀之俗,《呂氏春秋·孟秋紀》雲:“是月也,農乃升穀。天子嚐新,先薦寢廟。”說的是這個月,農民開始獻上五穀。天子要品嚐新收獲的穀物,首先祭獻給祖廟。

孟秋之月的禁忌是,不要分封諸侯,不要設置高官,不要賞賜土地,不要饋贈貴重禮物,不要派出擔負重要使命的使節。

孟秋之月的節氣是立秋。《逸周書·時訓》雲:“立秋之日、淳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嬋鳴。”周代有迎秋之俗,在立秋前的三天,太史拜見天子,說:“某日立秋,大德在於金。”於是天子齋戒。立秋那一天,天子親自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去迎接秋的到來。回來後,就在朝廷上賞賜將軍和勇武之士。天子命令將師挑選兵士,磨礪武器,精選操練傑出的人才,專門委任有功的將士去征伐不義的人,追究誅伐凶惡怠慢的人,以此表明受憎,使天下人都來歸順。《呂氏春秋·孟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