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阿拉伯有史以來第一部阿拉伯文書寫的典籍,其文體是一種非常絕妙的韻文,具有獨特的風格。
《古蘭經》從降示到現在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曆史了,它是默罕默德最大的奇跡,《古蘭經》現在已經成為現在全世界的各國穆斯林信仰和遵循的一部根本法典。它既是伊斯蘭信條的源泉和教法創製的依據,也是一切穆斯林的行動指南和道德規範的準則。《古蘭經》
的內容,按體係來劃分大致分為信仰、法律和倫理三類。從具體內容上可分為四項:命令:即命令人們做一切應該做的好事。禁止:不準做一切違背真主教義及法律的事情。警示:讓人們警惕一切懲罰的嚴厲性。承諾:使人們了解一切善功都將獲得優厚的獎賞。因此,《古蘭經》在穆斯林的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它能引導人們走向於正道,遵循《古蘭經》引導的人,能獲得兩世吉慶。在今世做一個敬主愛人的好信徒,在後世可以憑著真主安拉的恩典進入天堂。《古蘭經》
的全部內容基本確立了伊斯蘭教的教義和製度,同時也反映了默罕默德時代阿拉伯半島希賈茲是地區的社會現狀和伊斯蘭教傳播過程中的鬥爭概況。
倫理道德
麥加時期的啟示提出了孝敬雙親、和睦鄰裏、憐恤孤貧、接濟親屬、釋放奴隸、慷慨助人、反對浪費,稱量公平和狂妄驕傲,禁止淫亂,禁止高利貸,禁止虐殺女嬰和侵害他人以及無故殺人等一係列倫理道德方麵的主張。後來又根據新的情況提出諸如誠實、恕人、主持公道以及禮貌規範等屬於個人品德修養的內容,逐漸形成為調整伊斯蘭社會內部關係的重要準則。
傳說人物故事
關於對古代“安拉使者”或與之有關人物的敘述,其中包括阿丹及其妻子哈娃、伊德利斯、努哈、胡德、薩利哈、易卜拉欣及其兒子伊斯瑪儀、伊斯哈格、達伍德及其兒子蘇萊曼、耶爾古卜及其兒子優素夫、舒爾布、穆薩及其弟兄哈倫、魯特、阿尤伯、尤努斯、伊勒亞斯、宰克令雅、耶哈雅、爾薩及其母馬爾彥、艾勒耶賽、祖勒·基夫勒、左農、魯格曼和“雙角王”等。這些人物除胡德、薩利哈和舒爾布外,其餘人的故事情節均可在《聖經》中看到類似的記述。《古蘭經》中除了有一章對優素夫的故事講得比較完整並具有故事性外,其餘人物的事跡則斷斷續續地散見於數章之中,有的隻提及人物的某言或某事,有的甚至隻提到名字而未講述其任何事跡。
這些人中除了阿丹妻子哈娃和爾薩之母馬爾彥和“雙角王”外,均被《古蘭經》稱為“先知”或“使者”,連同默罕默德共為27人。《古蘭經》在將這些人物作為人類的典範加以推崇的同時,還提及一些憑借權勢阻撓先知們傳教或加害於他們的反麵人物和氏族,如法老、戈倫、賈路特以及賴斯人、阿德人和賽木德人等的故事。另外,還提到為逃避多神教迫害,躲進山洞沉睡三百年後重臨人間的“山洞人”的故事。《古蘭經》將這些不同時期的傳說人物用一條反對多神、信仰一神的線索加以串連,構成一個一神教的道統,而默罕默德則是這個被認為已經中斷的道統繼承者和集大成者,他所宣傳的伊斯蘭教是對過去眾先知所奉行的宗教的恢複和繼續。
手抄階段
《古蘭經》在著成書後,主要靠穆斯林的口傳和手抄以及朗讀與背誦,借以流傳。在伊斯蘭教史上,教讀、背記和繕寫《古蘭經》被認為是宗教善行。各類伊斯蘭教育都以學習《古蘭經》為教學的核心內容,鼓勵信徒從小背誦經文,能背全經者被稱為“哈斐孜”而受到嘉許。在還沒有出現紙張之前,《古蘭經》是寫在羊皮、紙草和牛或駱駝的肩胛骨以及木板之上的。隨著造紙術傳入伊斯蘭國家後,使得《古蘭經》的傳抄得以廣泛流傳。在信仰伊斯蘭教的東方各民族中,出現過不少優秀的《古蘭經》繕寫家,並以帶有其民族特點的單色或彩色圖案裝飾自己書寫的經文寫本。當權者和富人也以支持抄寫《古蘭經》